2025年11月7日晚,由共青团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委员会主办的北大深圳青年讲堂(第9期):“品位与职位:中国古代官僚等级的结构与意义”成功举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国家文科一级教授阎步克应邀进行主题分享。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安晓朋,深研院师生,在深校友以及其他深圳高校师生共计七百余人现场参与。

现场合影
阎步克教授使用现代行政学、组织理论视角,从中国社会分层与行政等级出发,呈现了从周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爵秩品阶的变迁,并引入问题:“中国古代爵秩品阶的演变有何一以贯之的规律?”他围绕“一元化多序列式体制”与“品位分等与职位分等”两大主题,深入浅出地展开讲授,并借助其独创的“品位—职位”二元分析模式,帮助同学们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官僚等级的结构与意义。
阎步克教授作讲座
阎步克教授首先分析了“爵”作为周王朝身份尺度的原因:爵指酒杯,而乡饮酒礼上的座席次序和敬酒行爵次序反映的长幼尊卑序列,即最原始的爵序。他沿着朝代的更替脉络,分析汉代禄秩、魏晋南北朝九品三十阶、唐宋勋官以及明清正从十八级的官阶划分,并带领同学们从《周礼》中窥得周代爵秩品阶的划分,指出军功爵制突破贵族制度、推广功绩主义的贡献;用泰山“五大夫松”、汉代《射雀射猴图》和《九章算术》等典故生动介绍了秦汉二十等爵划分,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了秦汉爵秩和社会观念,详实地展现了“周爵一枝独秀,汉代爵、秩疏离,九品官品将职阶勋爵一体化”的一元化多序列式体制形成过程。
阎步克教授阐述了品位分等与职位分等的定义:品位类同官阶,是个人级别,与职位分离;后者则是级别随职而定,个人可无官阶。在这个基础上,他提出核心理论:品位淡化时,官僚具有服务取向。因为铁腕皇权严厉控制官僚,视其为行政工具,对官僚权益较少关心,倾向于向职位给予待遇;职位淡化时,官僚具有自利取向。因为皇权趋弱,官僚特权化、封闭化甚至贵族化,会导致品位化加剧,出现优厚的品位待遇和复杂的品位序列,
阎步克教授借助“品位-职位”的概念,为同学们揭示了中国官阶制变迁五个阶段的历史进程,并用坐标图直观地彰显了前文的理论观点:周代五等爵和命数属品位分等;秦汉禄秩具有从属于职位的性质,有强烈的职位分等意味;魏晋南北朝中正品、散官、军号显示出“品位化”的时代特征;唐朝的文武阶官和宋朝的寄禄官属于品位分等;明清阶官制明显淡化,各种待遇向职位靠拢,又向职位分等有所偏转。最后,阎步克教授通过展示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和公务员架构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官阶研究在当代的应用价值。
在观众互动交流环节中,在场观众围绕复杂的官僚等级制度是否会带来冗官冗费问题、品位与职位错位时社会如何主导、官阶研究对现代组织薪酬架构的启示等话题提出疑问,阎步克教授一一给予细致回应。
现场观众提问
讲座最后,安晓朋为阎步克教授颁发感谢状并合影留念。
安晓朋为阎步克教授颁发感谢证书
图书签售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