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关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官方微信

首页 > 教育观察 > 2012 > 正文
聚焦地方高校的新选择:教学+服务
日期:2012-02-08 19:41:31 点击: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高校定位逐渐呈现多样化的格局。2007年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刘献君教授撰写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初步提出了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路径。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一些高校在探求学校新的定位和发展目标时,根据自身条件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认为教学服务型大学可能更加适合自身在某一阶段的发展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内涵是什么?哪些院校适宜定位为此类大学?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路在何方?
  威斯康星模式:不仅仅为知识而知识
  服务型大学的源头可追溯至19世纪美国的赠地学院。林肯总统签署的《莫雷尔法案》规定,按照各州在国会中参议院和众议院人数的多少分配给不同数量的国有土地,各州应当将这类土地的出售或投资所得收入,在5年内至少建立一所“讲授与农业和机械工业有关的知识”的学院,以服务于美国农业和机械化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从国家制度安排上,确立了高校的服务功能,或者说从国家制度上催生了服务型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发扬光大了大学的服务功能,不仅仅“为知识而知识”,而是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需要,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作为主要职能,在促进美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并成为大学服务社会的典范。
  上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在校生成倍增长,加重了财政的负担。随着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大学的作用、价值和绩效等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质疑。提高大学财政性经费的效率,改革大学原有的拨款制度呼声高涨,“服务型大学”应运而生。一些研究型大学开始进行组织和生产的变革,将研究、教学的优势与专长适度集中,利用学术知识服务社会。挪威奥斯陆大学教授阿瑞德·特捷达夫认为,服务型大学最重要的特征在于“以市场为导向,生产在知识市场里有竞争力的产品”。也有专家认为,“服务型大学的基本内涵在于:它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和科研,都以公众和社会的需要为标的,将顾客利益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纵观现有研究可以看出,现代大学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结合体。“教学是基本职能,科研是重要职能,社会服务是必要职能。”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的产生就与当时对古罗马法的研究相关,师生们聚集在一起围绕古罗马法的讲授讨论,本身也是一种研究行为,而研究成果满足了当时社会的需求,也算得上是“服务”功能的体现。洪堡创建的柏林洪堡大学,进一步张扬了大学的研究功能。威斯康星大学顺应潮流,发扬光大了大学的服务功能。大学固有的三个职能逐一得到有效开发,为大学定位发展提供了不同的组合和选择。
  教学服务型大学,指的是“在尊重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以现代服务理念为指导来配置办学资源和运行、管理的教学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也是大学定位发展的必然,符合大学功能发展的逻辑。各校之间办学职能的不同侧重,形成了大学之间不同的定位。围绕人才培养这个中心,研究型大学、研究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服务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同样都是大学多样化定位的不同选择。“各类高等学校的职能都是育人为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协调发展,区别在于科研和社会服务所占的比重不同。”正因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指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
教学+服务:跳出象牙塔高度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关键词是“教学”和“服务”。
  首先,教学是学校的根本任务。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高校当属教学型的高校,相对来说科研实力还不太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主要工作,教学始终是这类学校的工作重点,也是“服务”的主要内容。
  其次,“服务”是学校的基本理念。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概念,“服务”在这里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定位。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服务”,吸纳了“教育服务”、“服务科学”和“服务经济”等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高校人才培养中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并以此作为依据配置资源、布局学科、优化专业、改革培养模式、重构知识体系的主要依据,持续提高教学质量,彰显培养特色,提升服务水平,创新管理流程,进而提高学校办学效益。
  “教育服务”最初是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中引入学校管理的一个概念。教育服务理论研究认为,教育本身也是一种“服务”,而学生和社会则是学校教育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学校的各项工作构成了一种服务链,最终通过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将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和社会。全面质量管理思想以“消费者为中心”和“质量的持续提高”为核心,因此,教育服务也格外强调尊重教育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需求于整个学校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置。服务科学(Service Science,SS)是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论高度发展的背景下,融合计算机科学、运筹学、经济学、产业工程、商务战略、管理科学、社会和认知科学以及法律等诸多学科,研究发展以服务为主导的经济活动所需的理论和技术的一门新兴学科。其精华主要是以服务对象为中心,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设计产品内涵和管理流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的质量和管理的效率。在服务科学的相关研究中,经常可以见到的是“基于对象……”或“面向对象……”之类的词语。服务经济研究的观点认为,世界已经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当今社会,服务经济已经成为各国强劲的产业增长点,各个产业结构之间联系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更直接地体现为它们都是以服务为载体、以服务为手段、以服务为依托,按照服务的标准来经营所有的产业,确定和规划自己的行动。“服务”越来越成为企业成功的力量之源与可靠保证。还有学者提出,服务型社会已经来临,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行为主体对社会或客户提供劳务品的支撑形式是服务,工作方式是服务,评价尺度是服务,服务贯穿于整个社会运行之中,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谁能提供服务、谁能提供有较高质量或较有特色的服务,谁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获得发展机遇和环境。
  “服务”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基本理念,跳出了“象牙塔”的高度,不仅专注于高深学问,而且将“教育服务”、“服务科学”和“服务经济”等理论研究最新成果引入高校办学定位,推进高校办学思想的改革和创新,进而为解决长期以来高校办学的“两个不适应”问题创造条件。在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同时,转变办学指导思想,从单纯的教学组织走向社会转型中的服务组织,以社会需求为引领,在人才培养、资源配置、管理职能等各个环节全面贯穿“服务”的精神,凸显人才培养改革、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的需求指向,优化内部组织管理流程,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工作的针对性、服务性、应用性和适切性,在“服务”的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建立自身的形象和品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性发展。这是我们提出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主要内涵。
  有两点需要特别强调。一是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服务”与大学的服务职能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同义语。后者的“服务”指的是与教学、科研并列的学校职能。教学服务型大学中的“服务”,则是贯穿学校各项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它处于学校发展决策和设计的高端,对各项具体工作起着领航的作用。这里同样需要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但是教学、科研和服务只是教学服务型大学中“服务”的三种主要方式,两者不能等同。从功能上升为理念,不仅仅是内涵的不同,也体现了学校对于自身发展所处环境和阶段任务的不同理解和设计。二是教学服务型大学与西方所谓的“服务型大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在于“它的一切活动,包括教学和科研,都以公众和社会的需要为标的,将顾客利益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从这一点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但是,西方的“服务型大学”重点是放在科技服务方面,因此国外服务型大学往往都是研究型大学或研究教学型大学。而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服务重点则放在人才培养上。在服务的方式和重点上,两者具有明显的侧重。
教学服务型大学:扫去东方哈佛尴尬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特别适合我国一般地方院校和民办高校的办学实际,可以成为这类院校的准定位。
  1998年我国只有759所地方院校,在校生196万人,占全部院校总数和在校生的比例为74.2%和52.8%。而2009年,我国地方院校已经发展到2194所,在校生1972万人,占全部院校总数2305所和在校生2144.66万的比例为95.2%和92%。地方院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学校大众化的主要力量。
  地方院校多属于教学型院校,与部属院校相比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首先是大学使命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由地方政府出资举办,是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最直接、最可靠的教育基地,肩负着满足地方求学需求,为地方培养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的重要职责。地方大学办学的目标和宗旨,首先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其次是教育经费投入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主要是依靠地方财政拨款。在现有高教拨款体制下,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平将直接影响地方高校的办学经费投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也是地方院校的利益所在;第三是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由地方政府举办并管理,与地方政府具有紧密而清晰的上下级联系,明晰地方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有利于贴近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需求办学;第四是教育服务区域上的地方性,地方院校的生源主要来自于本地区,培养出的毕业生也主要在本地区工作;科研开发和文化创意产业也以服务本地区发展为主,成果转化也主要服务于本地区企业。一句话,地方院校的“根”在地方。只要牢记办学的使命和职责,牢固确立服务意识,以服务增贡献,以贡献求发展,才是广大地方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选择教学服务型大学,能够促使地方院校更好地端正办学思想,把主要精力和资源放在人才培养上,坚定服务理念,更加关注质量,紧紧依托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布局学科和专业,提升质量和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说,地方院校选择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定位,非常必要,非常贴切。
  高校扩招以来,民办高校抓住国家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机遇,规模得到有效扩张。截至2010年年底,民办高校总数已占全国普通高校总数的30%,在校生也已经超过20%。据了解,2010年全国共有十余个省份民办高校在校生总数超过当地普通高校在校生总数的20%,比例最高的浙江省已经达到33%左右。民办高校已经成为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新的增长点,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样化和选择性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高教资源的逐渐丰富,高教适龄生源急剧下滑,高等教育发展开始从资源约束型转向需求约束型。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观念正在转变,从要求接受高等教育走向主动选择高等教育,这些转变,给处于弱势的民办高校带来了发展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我国的民办高校仍然存在定位不明晰的问题。发展初期,民办高校实际上进行的是精英化教育,与公办高校之间生源差距不大,教学计划照抄,培养模式照搬,带有很深的公办高校印迹,甚至“复制”公办高校的培养方案和管理模式。在资源约束、规模快速发展状态下,许多举办者热情高涨,眼光高远,定位高悬。“东方哈佛”、“民办清华”、“一流民办”等等不着边际、虚无缥缈的定位不在少数。由于定位不准,服务目标不明,发展处于“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尴尬境地。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虚高”,严重制约了民办高校的发展和改革。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化,民办高校中“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的问题表现也很突出。办学实际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渐行渐远。近几年来,民办高校招生困难、遭遇“零投档”的状况屡见不鲜,一些过去生源“丰裕”、“百分百就业”的民办高校也遭遇重创。
  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提出和确立,将为民办高校的定位回归现实提供依据,夯实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基础,使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和适应性,切实转变办学理念,高度关注教学质量,主动贴近社会需求,努力彰显办学特色,在市场需求中发现和找到自身的发展空间和机遇。这样做的可行性是:一方面,我国民办高校实际上大多是地方院校,绝大部分民办高校面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具有开展“服务”的天然条件。从办学指导思想来看,民办高校同样肩负着服务国家需求、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和服务学生个性成长的重要职责。只有把服务作为办学的目标和宗旨,民办高校才能脚踏实地,找到发展的落脚点。服务工作做好了,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家认可、社会满意和广大学生的青睐,民办高校的发展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民办高校还具有实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体制优势。由于办学体制的特殊性和办学自主权的宽松,机制相对灵活,民办高校办学与社会需求之间应有更为紧密的联系,服务的区域更宽阔,服务的内容更丰富,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科研成果应用以及内部管理机制等都将更加开放。当然,由于自主办学,自负盈亏,节省成本,争取生源,讲究效率,民办高校更需牢固树立服务理念,站在教育消费者的立场,从教育消费者需求出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多的教育服务,赢得更多教育消费者的支持。
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可从几方面探索路径:
  确立服务理念,转变办学指导思想。教学服务型大学是一种全新的大学发展定位,强调以服务理念为主导,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宗旨,配置学校的办学资源,布局和设计学校的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管理流程和校园文化,努力提高育人质量。必须在全校教职工中,牢固确立“服务”理念,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学习讨论,凝聚共识,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以进一步增强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明确对象需求,掌握服务主动权。办教学服务型大学,以服务为导向,首先就要明确服务的对像,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使服务工作更加有针对性。任何一所大学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影响总是有限的,包括区域、能力和水平。教学服务型大学应了解区域需求,依据所提供服务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基础、政治经济特点及其社会对当地高等教育的特殊要求来定位自己的发展。
  抓住服务“主业”,构建“服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服务型大学,顾名思义,主要的服务内容是人才培养。可见,人才培养是这些高校服务的“主业”。必须在服务理念指导下,突显人才培养的需求导向,大胆推进教学改革,遵循以人为本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起服务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善学校职能,拓展学校的服务空间。作为教学服务型大学,主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同时必须加强科研水平提升,拓展服务空间,增强服务能力,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打好基础。缺乏科学研究的大学是缺乏真正内涵的大学。从办学实践来看,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科研工作应该加强而不应该削弱。
  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的要求,必须构建一支观念新、会教学、能研究、肯实践的教师队伍。既要重“学”,又要重“术”。“学”指“求真”,指基础理论研究学术型人才;“术”指“求用”,指应用研究、实用型人才,愿意深入基层,具有宣传、鼓励、说服的能力。
  优化组织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教学服务型大学定位的实施必须要有与此相应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相适应。要改变考核方式,从制度上营造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的氛围,同时注意总结、提升和积淀,最终形成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文化,构建起整个学校完整的教学服务型大学的特色体系。(浙江树人大学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研究院执笔人:徐绪卿)

专题报道
2024
02月
20
2024-02-20
谈到对南燕园的初印象,邢嘉宝同学最深刻的是镜湖的标语“交叉学科 应用学术 国际标准...
查看更多
近期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