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论坛系列报道】人文法律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4-12-23南燕新闻社

 12月20日上午,第七届深港澳台博士生南山论坛人文经济分论坛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大楼410室顺利举办。本次分论坛共有六位分别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高校的优秀硕士、博士生参与,他们针对各自对社会学研究方向的论题向在场的老师、同学和观众们进行了汇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李乐乐同学以“依赖与独立”作为研究,对深圳市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困境分析进行了回报。李同学选取了深圳84户居民作为调研对象,其中以经济来源作为主要研究变量,针对老年人养老方式发放问卷进行调研。经过分析研究,他总结出了偏依赖、偏独立、均衡三种养老模式。
 香港城市大学亚洲及国际学系博士研究生Sun Chenguang同学的研究范围是“黔东南少数名族社区‘农家乐’旅游”。他认为该旅游方式的转型既包括原生态的价值坚守,又体现了现代化的利益追逐。Sun同学从原生态出自谁的内心、如何与现代社会融合、当地人的心态三个方面对旅游转型中蕴含的文化变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
 四川大学中国史专业研究博士徐悦超做了“宗教-社会”视域下的“摆”:试析青年田汝康对宗教人类学的认识的汇报。徐同学首先凝炼地阐释了“摆”的宗教意涵和社会意涵,然后他总结性地谈了他对于个案研究、心灵史、心史的一些看法。
 来自澳门大学传播系博士研究生杨柳分析了境内外媒体对“昆明3.1”事件的报道框架。她发现,针对这次事件,各方媒体报道可谓大相径庭,并从具体文章的结果分析从事件定性、责任咎责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张燊选择社会分层下的家庭碳排放为分析题目,并选定上海为具体分析对象。他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了家庭收入、家庭小汽车碳排放以及消费碳排放的数据,并基于这些数据做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中上层是阶层碳排放最主要组成部分的结论。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郑诗琳就城乡小尺度迁移下“陪读妈妈”的日常生活重构----以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为例做了汇报。她围绕家庭角色背景、生活背景、文化差异、语言隔阂和角色重构几个话题展开了由浅入深的论述。
 嘉宾老师进行了点评,并就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和创新性与每位汇报同学都做出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经过几位老师的评分,最终李乐乐,孙晨光和徐悦超等五位同学获得了三等奖,杨柳和张两位同学获得了二等奖,来自华南师大的郑诗琳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