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4日上午,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第二场主旨演讲暨年会闭幕式在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大楼报告厅顺利举行。主讲人胡永泰教授、黄益平教授和肖耿教授分别就“人民币与上海在全球金融中的未来”、“中国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及“全球化与中国的金融深化”三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打造国际金融中心、为何中小企业融资难、双轨制有何危机及中国梦的金融部分该如何去做等话题。之后,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海闻院长对本届年会进行了总结发言,并与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学钢进行了年会承办交接仪式,冯院长表示不会辜负理事会的重托,一定会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经济学年会,欢迎大家于明年相聚上海。
主旨演讲的第一位嘉宾是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戴维斯分校经济系的胡永泰教授。胡教授兼任布鲁金斯学会全球经济和发展项目、外国政策研究项目高级研究员以及哥伦比亚大学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中心东亚项目主任等职务。主旨演讲中,胡讲授以《The future global financial status of RMB and Shanghai: is China Dreaming?》为题,探讨了人民币成为IVF(International Vehicle Currency,国际交易货币)的可能性与上海成为1-IFC(1st-Tier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国际金融中心)的可能性。他首先以“伦敦/英镑”和“纽约市/美元”为例,论述了形成IVC和1-IFC所需要的条件。1914年,英镑是世界主要的IVC,伦敦是世界唯一的1-IFC,与此同时,美元并不是IVC,纽约也不是1-IFC,这时候美国与英国的GDP(国民生产总值)比值为2.1,而从1872年以来,美国与英国的GDP比值就已经大于1了;1924年,美元逐步取代英镑,美国压倒性的经济实力使美元成为IVC,此时,美国与英国的GDP之比达到3.2,并在不断增长中;2014年,英镑已不再是IVC,美国与英国的GDP比值大于6.5,纽约和伦敦并列为世界的两大1-IFCs。通过这个案例,胡教授表示IVC的形成要早于该城市1-IFC的形成,如美元早在1920年左右就成为IVC,而纽约在1960年左右才变成1-IFC;一旦1-IFC形成,则其地位不随本国货币是否为IVC而变化;货币在全球范围的交易规模与其交易成本成反比关系,这将影响该货币能否成为IVC。就此,胡教授提出,要形成IVC和1-IFC的条件有以下三点:一、市场是开放的,主要是货币和金融交易的限制上是否体现开放;二、市场足够复杂,有大量的金融工具和广泛的金融机构;三、市场是安全的,要保证有足够的流动性,有充分的法律保障等。此外,胡教授还论述了国家规模(商品和资产的大量交易)是该国家能否成为国际经济体的关键,结合了与中国相似的经济体正陷入中等收入危机等现状,他提出了中国为何不能形成IVC和1-IFC的关键原因在于中国市场不够安全和中国有可能错过了经济发展的高峰点,并提出了要想促进人民币的发展,不能只注重“避免火灾”(避免金融危机),更要具有“救火”的能力。
第二位主讲嘉宾是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教授。黄教授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现任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中国经济项目主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General Mills经济与金融国际访问教授、华旗集团董事总经理、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亚洲新兴市场首席经济学家等职务。黄教授表示,继胡教授探讨了人民币和上海未来的发展问题这个大话题,他想跟大家谈谈小话题,即金融改革。黄教授提出,虽然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问题,但是在中国尤为突出,而中国的钱其实并不少,M2(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大概是200%,这在世界已经属于最高水平。中国钱很多、融资成本却高、融资难,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黄教授表示,这是因为中国的杠杆率太高了,并且政府一直在采用微刺激,一旦刺激放缓,经济就会下滑,这意味着中国需要采用更大力度的政策来刺激增长。然而,很多官员因为当下的杠杆率太高,担心进一步加剧杠杆率,从而提高金融风险,所以相关的督导一直很谨慎、很保守。其次,黄教授坦言,要洞察现状我们必须看看过去三十几年的经济改革,也即市场化改革的进程。黄教授认为,过去三十年,中国采取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策略,即“双轨制”策略。而中国实际上是实施了两个“双轨制”。第一个是国企和民企之间的双轨制。这个双轨制与前苏联和东欧的不同,不是把计划经济全部取消,而是保留国有企业,但创造条件和环境让民因企业发展,期望国有企业在经济当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而过渡到市场经济。第二个双轨制是市场化状态中的不平衡,政府对应有市场决定价格的领域进行干预,导致两个价格,如要素市场、劳动力市场、能源市场、利率、汇率、资金配置、跨境资本流动等。第一个双轨制对宏观稳定的贡献可能不是非常正面,因为在九十年代曾有三次比较大的改革,即财税改革、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改革、银行改革,这三大改革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当时所面临的危机,而这些危机多是源于国有企业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并没有随着国有企业的比重下降而下降,反而可能放大了。第二个双轨制带来的后果是金融抑制。中国的金融干预指数在91个排名国家中占87名,这几乎是最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市场再大,市场机制也无法发挥作用,而其中以政府对利率的管制为尤。政府对利率的压低,导致必须对信贷配额进行管制,对数量进行管制。于是钱都流向了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只能在非正规市场募集资金,导致非正规市场利率人为提高,利率形成“双轨制”。最后,黄教授表示要真正降低融资成本,要从资本总量、解决利率双轨制、推进好的利率市场化三方面入手,只有一个新的政策框架才能引领市场走向新的局面。
第三位嘉宾是任经纶国际经济研究院中国研究副总裁及资深研究员肖耿教授。肖教授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全球中心东亚区主任、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现任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会执行委员、香港大学荣誉教授及汇丰银行(中国)独立董事等职务。肖教授在胡教授和黄教授的论述背景下,以佛山市为案例,进一步探讨了金融抑制等问题。肖教授表示金融抑制是指一方面融资难、融资贵,而另一方面存续高、回报低的现象,按照经济学理论,这两件事情是不能同时发生的,但是在中国却确实存在。在中国,最好的、最有活力的企业,最好的、最有活力的城市,没钱;而很多僵尸企业、鬼城却霸占着大量的额资产,这实质上就是金融抑制的问题。以佛山为例,佛山的贷款占GDP比例排中国第一位(最低)85%,而佛山每20个人中就有一名民营企业家。从全国来看,全国平均是121%,北京是220%,上海和杭州也都有180%多。可见,有些城市的资金效率并不高,占用了大量的信贷。中国的金融抑制现象较为严重。同时,肖教授为我们绘制了中国梦在金融领域的蓝图,他表示,要想中国克服当下的种种障碍,将双轨制转化为一轨制,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完成:一、不能让中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当然也不能让中国经济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二、必须保证实际利率为正。为了实现金融深化,肖教授希望我们不光重视货币价格在中短期的合理性,更要重视长期的合理性,此外,在解决国内问题的时候,要要处理好国际上的问题,如资金跨境流动等问题。
主旨演讲结束后,中国经济学年会理事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致辞。他表示今年的年会是非常成功的,主旨演讲紧跟形势,研究内容明确深入;同时,入选论文的研究领域更加宽泛、前沿,英文论文占58篇,除宏观、金融等领域外,还有如创新、创业、文化、社会冲突、基层民主等话题。最后,海教授宣布了理事会关于通过中山大学岭南学院成为新的理事单位的决议,宣布了2015年经济学年会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通知。并对未来的年会提出了“更加学术和专业”、“更加规范和高端”、“更加国际和高端”三点展望。
会议的最后,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院长冯学钢教授对汇丰商学院呈现出今年这场精彩的经济学盛宴表示由衷的赞美,对经济学年会理事会成员的信任表示诚挚的感谢,并对举办好下一届经济学年会表示出坚定的信心。冯教授表示,华东师大一定会传承中国经济学年会的优良传统,努力将第十五届经济学年会举办成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经济学盛宴,并邀请大家明年相约上海,聚首华东师大。
在主持人的结词中,第十四届中国经济学年会顺利落下了帷幕。感谢全国各地的学者相聚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共同探讨中国经济学的前沿、领悟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动向。激烈探讨启迪新颖构想,热情分享促进智者思维。相信思维碰撞的火花中,总有一朵可以点燃中国经济的燎原之火。
(撰稿人:赵月圆 摄影:李佩雨 编辑:田浩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