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介: 何龙 91级应用物理系校友 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在一个秋日的午后,我们如约来到比亚迪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龙岗的电池事业部园区对何龙师兄展开访问。何龙的办公室被一分为二,外面是秘书室和接待室,里面是何龙个人办公的地方。透过隔音玻璃窗,看得出来他十分忙碌,在我们约定的时间之前他一直在电话中处理各项事务,运筹帷幄。
燕园,曾经的象牙塔生活
访谈很自然地从1990年何龙第一次踏入北大校门开始,当时他就读于应用化学专业。谈到燕园,何龙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当时各种丰富多彩的讲座。“基本上每天好几场,三角地那边有各种广告,我很喜欢去听讲座。”何龙说道,“当时北大的课程压力比较轻,也让我们有时间去听这些讲座,我觉得这样对学生思想的解放很重要。”这不禁让我们感慨道,原来燕园的自由之风由来已久,这座园子总是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象牙塔外面的世界。
在旁听这些讲座以及对新产生的《知识产权法》的好奇下,何龙于大二时参加了知识产权法第二学位的选拔考试,并且顺利地和其他20多名同学一道成为了知识产权法第二学位的学生。兴趣,兴趣,何龙在访谈中一直在强调这两个字。特别是当我们提到现在北大可以给本科生提供更多第二学位的选择,大家也都想通过第二学位的学习为将来的就业增加砝码之后,他说道,“我知道你们都想知道学了这些知识对将来工作有没有直接的帮助。我想说的是学校里的学到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将来你走入社会还要不断的学习新的知识。有可能你之前学的东西没有直接的作用,但是重要的是学习的这段过程。如果对所学的东西很感兴趣,你总能从中发现对你有用的地方。就像我现在虽然没有从事法律工作,但是之前学的法律第二学位,对培养我的系统性思维,了解管理企业所需的一些法律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比亚迪,十年职业生涯
当我们问到,作为有复合型背景的北大人,他当年为什么会在众多选择中看中比亚迪这家当时只成立了三四年只做电池的小公司时,他的答案出乎意料。何龙坦言道,只是为了来深圳。“当时,特区对于我们来说是神秘的。当时还年轻嘛,我们都想看看特区到底是什么样,去特区闯一闯。”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决定,似乎也反映出了何龙的性格。这个有些倔强的北大人,带着份执着的闯劲和聪明的头脑,在1999年一头扎进了当时的比亚迪的中央研究部。他应该没有想到,他在这里一干就是十多个年头。
1999年的比亚迪,称之为一个“小民营企业”,一点都不夸张,公司共有不到三十位大学毕业生,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程度可想而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何龙作为拥有双学位的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加入了比亚迪。刚进公司,他便被委任了中央研究部项目组长的职务,主要进行电池类新产品的研发。在研究部做了一年之后,2000年,由于表现优秀,何龙便升任为第一事业部品质部经理,从事公司的管理工作。之后,由于业务需求,他在2001年被调往第二事业部任品质部经理。在这个职位上尽职尽责了三年,于2004年升任第二事业部总经理,全权负责第二事业部的发展。第二事业部作为公司的一个独立部门,承担了公司相当比例的业务,每年为公司贡献大量的利润额。在2006年时,何龙被委任比亚迪公司副总裁,并监管第二事业部至今。
这便是何龙在比亚迪公司12年的发展之路。在这看似平步青云的职业路径背后,隐藏着何龙睿智的选择和数十年如一日的奋斗。今日的成功离不开往日的积累,当被问及何龙在事业发展路途中最大的感受时,他说“工作之前,我在燕园待了九年,平日里不会去想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但是参加工作之后,才突然发现,社会与学校真是天壤之别。学校是一个象牙塔,里面是各种理想关系的聚合,没有欺骗,没有尔虞我诈。而社会不同,社会是很复杂的,你要慢慢学会处理各种关系。从学校到社会,一般人需要有三年的过渡期,在这三年里,你要思考,更重要的是要接受改变。一定要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朝着目标去努力。很多人刚进入工作岗位时,是没有目标的,就这么浑浑噩噩的过了两三年,才知道自己究竟要做什么,这就耽误了很多时间。此外,在工作时,你会源源不断地接触新的事物和人,这时,你就必需补充你的知识库了,要不停的学习,而且要快速学习,不能排斥新鲜事物,否则,你就很难有所发展。”这时何龙的亲身感受,也是他对即将进入职场的校友的告诫。
未来,仍在继续
最后,在谈到对未来有什么展望时,何龙说“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想重返学校读书,去读个博士。至于专业就很随意了,可以继续读我的老本行,应用物理,也可以转读教育学或者管理学。其实,我更倾向于读教育学。在中国,教育实质上是很落后的,存在着各种体制弊病和教育误区。我们教育出来的人很少有梦想、有创造力,这是需要改变的。之前在学校里时,想着要赶紧毕业,走向社会,那是因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而现在不同了,有了目标,有了想法,知道了自己要学习什么知识,所以就很想返回学校。但这可能是我退休之后才会实现的了”。
在我们即将离开时,何龙说“有机会我要多回母校去看看,可惜实在工作繁忙,总是抽不出时间”。所以,对于身在母校的我们来说,真的是要好好珍惜了。
(南燕新闻社:程放、侯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