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年前,基于国家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考虑,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十年来,深圳研究生院依托北大,立足深圳,建立了信息工程学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国际法学院、环境与能源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汇丰商学院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搭建了较为完备的学科平台,聚集了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思路和全新的办学机制,逐步成为扎根深圳的北京大学研究型国际化校区,北京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年成就的取得离不开深圳研究生院师生的共同努力,更离不开关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的深圳市、北京大学及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征程十年,走向世界。站在新的起点上,南燕新闻社约访各学院院长及副院长,就北大深研院各学院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规划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与交流,约访内容整合为《院长访谈录》,记录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历史,描绘未来发展宏伟蓝图。
2009年,为了适应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学科发展和国家对城市规划与设计人才培养的需要,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正式挂牌成立。这个仅成立两年的年轻学院目标明确,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应用大珠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成功经验,致力于探索中国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城市化的全新路径,不但成为了中国“新城市化”研究的先行者和推动者,也是北京大学城乡发展建设研究与专业技术一流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推进中国城市化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独特的贡献。值此深圳研究生院十周年之际,南燕新闻社同学采访了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李贵才院长。
2011年11月8日上午,我在北大深研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院长办公室对李贵才院长进行了访问。在正式开始访问之前,他一直在处理公务,忙个不停,电话铃声与叩门声此起彼伏。即便这样,他还是在与人说话的间歇向我微微点头,脸上露出满含歉意的笑容。
在李院长打了将近十分钟的电话之后,他的公务暂时处理完毕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坐了下来,将手机放在一边,冲我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还没等我开口,他似乎想起了什么,旋即起身倒了一杯水给我,哑着嗓子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现在可以开始了。”
“在城市学院成立之初,它就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完善的培养理念。”
城市学院建院之初,就确立了基本的发展思路,那就是“一手抓城市与区域规划,一手抓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并将城市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贯穿其中,牢牢把握住追求城市特色、关注城市魅力的时代特征,充分发展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等专业,培养一流的专业型应用型设计人才。”
“在这一点上,我们与本部就应该走差别化发展之路,本部更强调理论培养与学术研究,而我们比较关注实践操作与能力培养,并且我们十分强调学科间交叉发展。”
目前,城市学院已经形成了一套非常较完善的培养理念。首先,学院的教员既有来自世界名校的人才,又有本地化培养的经验十分丰富的人才,目的就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视野与需求的结合,国际化与地方化的结合,将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城市方面的高端复合型应用人才。
“我们的学生培养主要有五个方向:第一,基于空间经济理论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第二,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规划与生态修复技术;第三,基于国际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第四,基于GIS和遥感技术的土地利用规划;第五,基于人地关怀的景观设计。其实,人们做一件事,最难的不仅是下决心,更重要的是找方向。只要找对了方向,你就知道这件事会有一个光明的结果,就会有信心有毅力地坚持下去。所以,我觉得在学生培养上也是这样,一定要通过慎重地思考和科学的调研,才能确定学生的培养方向,不然的话就是浪费资源和误人子弟。”李院长说到这里,显得有些激动,手指下意识地轻拍着沙发扶手。
“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深圳的城市研究来探索我们专业领域内的前沿领域,而这对于我们培养高端复合型设计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在提到深圳这个地理优势的时候,李院长似乎有许多话要说。
“因为深圳,包括珠江三角洲,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领跑者,所以中国这三十年来城市规划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改革都是由深圳和珠江三角洲首先尝试的。”
“我们身处深圳,就必须好好利用这个城市的资源。深圳的土地利用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城市规划改革主要是学习香港,再兼顾着学习新加坡。而这两个城市地区在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方面都是技术先进、设施完善、理念超前的区域。所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对深圳的城市研究来探索我们专业领域内的前沿领域,而这对于我们培养高端复合型设计人才是非常有利的。”
“我们深研院是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的,我们不同于本部在北京,不同于南大在南京,更不同于同济在上海。我们立足深圳,接近港澳,我们的视野更为开阔和国际化。”
“除此之外,我本人在深圳规划设计研究结构和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工作了十几年,这十几年的工作给了我熟悉深圳和珠江三角洲城市和区域发展情况机会,因此我们也承担了这个区域内大量的相关项目。我认为这些项目对我们的学生培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院成立初期,我们就有了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基本布局。我们在学院建成的这几年中,重点抓珠江三角洲或者说与广东省城市化有关的重点规划设计项目。而且,我们的项目应该说都是很有代表性的:我们做每一个项目都能引发当地政府在其空间政策上的重大变化。
“比如,我们承担的《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的规划研究》。这个项目的费用约1600万元,是由香港、广东和澳门三地联合委托的,这是粤港澳三地有史以来第一次,官方采取共同的协调空间规划行动。再如,我们承担的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委托的另一个项目《粤港澳共建优质生活圈的专项规划》,其经费为1500万元。其意义在于,他是我国第一个由追求经济发展转向追求生活质量的区域规划。还有广东省住建厅委托的《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沿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这是珠江三角洲由高速公路时代进入轨道交通时代的土地利用模式变化的重要转折。”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最核心的就是制定标准,如同在国际贸易当中,掌握定价权是最重要的。”
任何一门科学技术,最核心的就是制定标准,如同在国际贸易当中,掌握定价权是最重要的。在一个科学领域中,最重要的是你有定标准的资格。天津市邀请我们的吴建生老师编制县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系统并对天津市区县的土地管理人员做了相关培训,然后用这个系统去评估各个地方的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就掌握了制定标准的资格,是站在了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沿,。
“我们学院的陈可石教授,他承担的汶川水磨镇的规划项目使他一战成名,这个项目是广东省对口援建灾区的重建项目,陈教授在实施这个项目的过程中,充分尊重了当地的羌族文化,同时结合了西方的现代规划设计,秉承了先进的建筑理念,整合出一个新型的小镇。他这个项目所引发的影响是树立了一种在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城镇发展的一个新模式,推进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构筑了合理的经济空间和生活空间。在这个项目之后,陈可石教授还接手了一个广东省援助西藏鲁朗镇的规划项目(这个项目正在进行中),他仍然沿用上述理念,预备将其建设成一个国际旅游小镇。”
这是我们的横向课题,在纵向课题上,我们把握际遇,参与了国家的核心管理部门所执行的项目。对于我们这个关系到城乡建设和土地利用的学科而言,国家纵向的最重要的有两个部门,一个是国家自然资源科学基金委员会,一个是科技部。科技部主管的是863计划、973计划和科技支撑项目,这三大类项目决定了中国各个高校及科研机构的重大科研项目。国家自然资源科学基金委员会主要资助各个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基础研究,我们学院的老师,甚至是博士后都能申请到至少一个国家级的科研项目,这是非常难得的。”
“我从来不给学院打分,虽然我一直在评估学院的发展,也很关注学院的成长,至少现在不是一个可以给学院打分的时候。”
“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所以,想要在一个领域内取得杰出成绩必须具备国际化视野,那么城市学院在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吗?”
面对我的提问,李院长显得成竹在胸,他的身体向后微微倾斜,向我介绍起了学院在这方面的建设。
“在跨区域方面,首先,我们与香港大学地理系联合成立了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深港创新研究中心。在双方的合作当中,我们提供开放性的课题和资助,由双方共同开展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港大的教授就可以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来为我们的学生授课,这其中就有著名的业内专家林初昇教授、王辑宪教授。我们的学生因此有了与专家大师面对面的机会。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与美国北卡大学教堂山分校的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成立了联合研究中心。根据合作协议,至迟从2013年开始,将启动联合培养研究生,开展双硕士学位项目。我们与港大城市规划与设计系也有类似的预期合作。”
“那么,城市学院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达到我们的预期培养目标呢?”
“首先,我对我们学生的天资不抱任何怀疑,因为大家能成为北大的研究生就意味着不俗的能力。其次,就我们的专业而言,我希望学生们能掌握良好的计算机操作技术,这其中包括制图技术,数据分析软件的熟练使用等等。还要掌握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如计量经济学或地理学数学方法。在研究方法上,我希望同学们能做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并重,既有严谨的数据分析,又有深入的理性探究。最后,我希望大家能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这不仅仅局限于专业学习,这是大家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与人交往,正确表达自己思想与观点的必备工具。还要强调一点的就是外语能力,因为正如你刚才所言,这是一个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想与国际接轨,引领学术前沿就必须具备一个跨国沟通的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最后,我还想说的是,希望大家能树立一个正确的、坚定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因为这有这样你才能正确地评估自己和评估环境。希腊太阳神的神殿上不就有一句话叫`认识你自己'嘛,不认识自己怎么能去认识别的问题呢?”李院长说着笑了起来。
“那您给学院打个分吧!”
“我从来不给学院打分,虽然我一直在评估学院的发展,也很关注学院的成长,但我不认为现在是一个可以给学院打分的时刻。城市学院发展到今天,固然有它的进步之处与值得骄傲的地方,但是我们仍然存在不足,存在可以发展的空间,我如果现在给它打一个分数就必定会阻碍它的前进,所以,我不打分,因为我在意的是稳步前进,我在乎的是每天都比昨天更好。而且,我相信城市学院的明天会更好!” (南燕新闻社: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