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新闻

首页 > 专题报道 > 专题新闻 > 正文

【南燕游子】华盛顿大学交换生林雄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2018-03-19南燕新闻社

编者按:
    年复一年,一批批南燕学子走出校门,追逐自己的成才之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了解他人的故事也让可以我们对人生的认识更加明朗。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习、科研是访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了解当地生活,感受当地文化,享受一段他乡之旅则是访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秋日传说》中说:这个世上,总有人能够清楚的听见自己内心的审阅并依着那声音生活,这样的人,不是疯了,就是成了传说。
   在人生的路上,我们循着心里的声音,与南燕的游子们一起,放逐身体或是放逐灵魂,倾听他们在路上的故事。

【南燕游子】

   林雄斌,男,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国家公派),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交通规划与政策等。目前,在《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Transport Research Record》、《China City Planning Review》、《城市规划》、《地理学报》、《地理科学》、《地理研究》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中国科协2017年“高端科技创新智库”青年项目 (从529份申请中资助49份)、城市中国计划 (Urban China Initiative) 2016年资助项目 (由麦肯锡、哥伦比亚大学和清华大学共同成立,2016年从8个国家52份申请中资助6份)、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2013年优秀奖学金等资助项目。参与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行业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点/面上) 等纵向科研课题,以及广东省、深圳市、中山市等政府资助项目20余项。先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学术类”创新奖、北京大学光华奖学金、北京大学五四奖学金,荣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等荣誉称号。

    “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人生就是一场征途,路途中难免坎坷,路途中冷暖自知。在我们踏上人生新一段征程之际,聆听来自2014级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林雄斌,分享他的人生征途,拾起我们的勇气。

 

走出自己的天空

    相对中国而言,美国确实是一个年轻的国家。但是自从他建国以来,美国热和美国潮流就基本没有减退过。美国经济,美国军事,美国社会在全球有着不一样的位置。而美国,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国度,高楼耸立,繁华?像美国大片里放的,危险时刻存在?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触,于林雄斌而言,美国意味着不一样的天空,他走出自己的天空,去看外面的世界。

    林雄斌,北京大学2011级城市与区域规划硕士研究生,2014级人文地理博士生,博士在读期间,到美国华盛顿大学联合培养一年。华盛顿大学创建于1861年,位于美国西雅图,是一所世界顶尖的著名大学,全球大学研究论文质量排名第四位,也是美国十所最顶尖的研究型大学,美国西海岸最古老的大学。华盛顿大学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齐名,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在谈及为何选择出国交换时,林雄斌说道:“想给自己个机会出去走走看看,感受不同国家的生活方式,在这过程中思考人生和自己。” 人生的路途和征程,是为了和更好的自己相遇。“那是我第一次去西雅图,那个城市特别漂亮,空气很清新,生活非常安静悠闲,每天都有充分的自由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在谈及美国经历和收获的时候,林雄斌面带笑容,“关键是一年时间是怎么利用和分配,每个人的追求和理想都不一样,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一样。”

    美国之旅对于林雄斌而言有不一样的意义,是较之前两次去美国的一次更加感性和深入的了解:首先是对美国社会有感性认识,无论是衣食住行,还是上课和学习;再者(其次),在美国有自由时间,思考人生规划,如科研不够好的地方,林雄斌在那能总结反思;最后是能在国外独立生活的技能和能力。“平时的生活就分为有课和没有课的时候,有课时上课之余去图书馆,傍晚运动;没课时在家学习。去美国会经历几个心理阶段,刚去的时候很新鲜;时间久了会感觉美国是个自由的国度,和别人打交道不需要任何压力,以法律为主,强调公平,做事风格和中国有较大的差异,政府的人服务很nice;到了交换后期,因为有英文论文的要求,学习更加紧张,主要精力放在英文写稿上,需要分配好时间。”

    美国的大学令他印象非常深刻。校园美丽的建筑古典、气派,像花园般的校园宁静优美。图书馆藏书很多,数目惊人。学生们往往泡在图书馆里,汲取知识,视书如命。美国学生会玩的很尽兴,也学的很用功。在课余,他们会观看橄榄球比赛、参观西雅图景点和参加其他一些文化性的交流活动。林雄斌最后解释到文化上的差异需要慢慢体会和融入。

寻找路途中的自己

   席慕容在诗中写到:“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却未料到,年轻的你,从未稍离。”于林雄斌而言,人生学术,就是时刻准备好自己,迎接下一次征程。

   在联合培养的准备上,林雄斌通过留学材料准备、联系国外导师等顺利通过拿到培养名额。“出国前要基本准备好,英语达到要求外方学校;另外是论文,出去前小论文满足毕业要求,大论文要符合考核要求,这样才能更有效率,更加游刃有余。”在平时的学习中,林雄斌也注意和国外的导师保持联系,林雄斌说道:“平时做一些留心的事情,我国外的导师之前曾到北大做过报告,早在几年前我就与他保持联系,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因为对学术感兴趣,所以他一直在探索。“科研没那么容易,科研也没那么难,我们感兴趣的事情,其实一般又包含着擅长的内涵,大脑有中和这些的功能,喜欢的东西又有价值,又体现特长,何乐不为呢?”他说道选择研究方向的时候多做思考。有些人老师布置任务,把任务做好就行;有些人很认真,特别善于思考,能形成有意思的属于自己的研究思路。

    提前做好准备,多花时间慢慢思考,这是个阶段,是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需要在这样的求索中寻找路途中的自己。

且行且歌

   “落红片片迷征程,萋萋芳草映行旌”,我们曾在路上,或者正在路上。人生正如一列列车,上车、下车,路途不曾结束。

    学术志趣是一种内生动力,是一种对创造新知识的原生渴望。也许正是他性格里的这种乐观、积极、不畏惧未来、充满期待和努力的特质,让他能够在同龄人里脱颖而出,收获异于普通学生的好成绩。学生期间,林雄斌的研究领域是城市与区域规划和交通规划与政策,博士论文具体的方向是公共交通与土地发展。从投融资角度理解两者,林雄斌解释到,因为中国开发密度比较高,在交通导向是以公共交通为主导,而不是小汽车,需要解决如在地铁沿线土地如何规划发展权转移等问题。他通过规划、交通模拟、模型等途径;基于公平角度,从投融资角度考虑,讨论珠三角的实际问题,将理论研究与规划实践结合。

    在未来的规划中,他希望继续在城乡规划专业或人文地理专业上继续探索。“对于城市规划专业,需要有海外背景与本土化实践。我们需要把各方面做好,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在林雄斌将自己的生活规划好之余,他也寄语学弟学妹们提前准备,做目标兴趣爱好相关的事情,无论是继续深造,还是工作,都要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要松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把北大的牌子和个人的能力紧密结合。同时他也想感谢培育自己六年的母校,北大是包容的,希望母校以后发展更好,培育更多人,实现更多人价值。

快问快答

☞您在学校平时每天都做些什么?

答:我平时每天就看文献,做项目,运动,出差等。

☞您对自己现在的生活状态满意么?

答:还算满意,因为之前准备的比较早,现状状态比较游刃有余。

☞您有女朋友么?处在什么关系?

答:已婚。

☞就目前的能力而言,您觉得在竞争力如何?

答:我个人感觉还是有竞争力,因为自己踏实肯学。

☞您平时有什么个人爱好?

答:打打篮球运动等。

☞出国交换学习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事?

答:我爱人晚上生病,当地医生帮忙无偿治疗。

☞您有准备继续出国深造么?

答:我目前计划是将所学的东西用在本土研究上,打算在高校工作。

☞您对自己的短期中期及长期的规划?

答:短期的话就找工作,中长期希望研究领域有所作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