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启蒙到研究生,我们的每个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们在身后指引。教师们的担当,正所谓“三尺讲台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功”。古有仲尼门下三千桃李,今有南国燕园新进多位青年教师。他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将在南燕书写怎样的新篇章呢?且听,在南燕,我师说——
面孔:项征,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特聘研究员,课题组组长,博士生导师。2002、2008年分获北京大学学士、博士学位,2008-2015年分别在美国索尔克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201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主要从事化学生物学方向的研究,利用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解决传统生物学方法或单纯的化学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曾在ACS Chem Biol., Angew. Chem. Int. Ed.,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回首往昔 品味苦辣酸甜忧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一连串的学位名词想着都觉得后怕,人生的大半都用来读书了,什么时候才能成家立业,一想到这些大多数人都想放弃,但是我们的项老师不会,他说:“将近三十年的求学生涯或长或短、有苦有累、有悲有喜,曾经也深深的怀疑过自己,但是即便是有多大的困难,摆在自己面前的事情还是得去做,不要想太多,一件一件的去解决,总会将困难解决的”。项老师起初进入实验室的时候,犯乐很多错误,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下去,他觉得主动思考是关键,不能过分的依赖老师、师兄师姐,犯错之后找出犯错的原因,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最后出错的频率会越来越小。在美国攻读博士后期间,他提出了一个有关化学生物学的课题,但导师并不认同他的idea,认为他的想法不可能实现,经多次沟通后仍然一无所获。于是项老师独自开展了自己的实验,与此同时美国另外一家实验室也在做相同的实验,意味着他的进度必须比竞争对手快,否则就失去了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在重重的压力下,项老师每天起早贪黑,全身心投入到实验中,终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项老师成功的证实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先于竞争对手完成实验。对比生活在研究生阶段的我们,缺少的或许就是项老师这种勇于创新、敢于挑战、坚持不懈的精神吧。
思绪回到2016年,也就是项老师刚刚回到北京大学任教的那一年,他放弃了国外相对安逸的生活,遵循自己的内心,秉着对北大的敬重、向往,毅然回国工作。一年的时间,项老师从无到有,建立了新课题组,招到自己的学生,确定了未来的科研内容、科研思路,其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清楚,面对北大对新进人员五年一期的考核制度,项老师说:“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说,它更多的是对新进老师的激励,但是也不乏会给我们很大的压力,就我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已经投入了绝大多数时间搞科研,而休闲娱乐的时间可能就会少很多”,就在这种情况下,项老师的家中又传来非常不幸的消息,岳父患上了癌症,他说:“或许,这是上天给他的挑战,就我目前的经济状况,面对巨大的医疗费还是有点困难,但我想困难只是暂时的,总会有雨过天晴的那一天”。生活就是这样,有苦有累,和北大九年的感情让他从来没有后悔过回国,北京大学一流的平台、独特的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交叉研究都是他曾经的向往,他爱北大,爱自己的家庭,每当想起双胞胎的孩子,项老师的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这就是生活。
脚踏实地 播种汗水和希望
回国之初,项老师就对自己将来在国内的科研之路作了详细的规划:1)在目前所做的两个方向,取得突破性成果,而不仅仅是只在乎发表文章的数量,并且将研究系统化;2)力争解决重要的科学问题,并不是跟在别人后面,为别人清扫战场。当然,文章的数量以及质量对一个人至关重要,但是它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要通过深入的研究不断地发现问题,这样也会有利于文章的写作。在国外七年的学习,不仅仅让他学会了如何管理实验室、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国外先进的科研经验,这些都将成为他的财富,也为他顺利的开展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我们再次追问项老师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差距时,他说:“我们和国外水平最高科学家的差距在于对整个研究领域的理解、掌握以及是否拥有原创性的想法,并不是研究技术、手段”。但是小编想,项老师曾经在博士后期间创新性的完成了自己的实验,那么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或许不是问题,假以时日,项老师一定会实现他的梦想,一定会在科研之路上走出他的精彩。
目前,在学院其它团队以及外校合作师生的帮助下,项老师的实验已经顺利展开,并取得初步成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就是通过实验验证结论,并整理发表成果。项老师说:“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更多的应该是我的合作伙伴,他们给我提供了良好的人力、物力,帮我解决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没有他们我的实验也不可能顺利开展,好的科研成果并不是靠一个人独立完成的,更好的在于合作”。
未来的路还很长,总会拥有各种各样的磕磕绊绊,但是只要不丧失远大的理想,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扬起风帆在生活的惊涛骇浪勇往向前,那么胜利的曙光就一定会在不远处迎接你的到来,项老师在北大挥洒汗水,用智慧开启科研之路,用辛劳播下希望的种子, 我们坚信,他的科研定能如他所愿,走向科学最前沿。
仰望星空 育才之梦在前航
项老师的梦想,不仅仅是搞好科研,发好的期刊文章,更重要的是教书育人。他对自己的研究生有着认真而很详细的培养计划,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从理论基础到实验操作以及到最后学生独立的完成课题,项老师都给他们做了详细的规划。
当问到他招生时对学生有什么要求时,他说:“首先专业素养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学生的潜力,因为一个人的潜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上升的空间,还有就是性格”。项老师觉得,研究生是一个充满挑战、失败的阶段,在遇到一连串问题的时候,学生能否执着、乐观的去面对至关重要,此外谦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品质,承认其他人比自己做得好,虚心向别人学习,要把竞争对手当作是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才能学到更多。
目前,项老师已经有了自己的“大弟子”,但是这位大弟子还在本部学习理论课程,无法更进一步参与项老师的课题研究,这无疑给项老师又带来一大难题。据了解,目前他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和校外老师合作的渠道完成,例如双方达成联合培养模式,定期送学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与项老师学生的邮件交流,我们发现他言语中一直透漏着自己对老师的尊重、敬仰、佩服,他说:“项老师会定期的询问他的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情况,并且每次都要嘱托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放松自己,不能有太大的压力,有不懂的及时向他请教,虽然说和老师的交流时间不是很长,但仅仅通过文字我就能体会到老师的和蔼,现在他不仅仅是我的老师,更是我的朋友”。
校园里,远远地可以看见项老师忙碌的身影,没有西装革履,但也精神焕发,不论是在和老师或者学生的交谈中,他总是面带微笑,或许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但又不平凡的老师,渐渐的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快问快答
1、您是通过什么渠道找到北大的这份工作的?
答:我是在学校没有发布招聘公告的情况下,主动联系学校的。
2、从事这份工作实现了您当初的梦想吗?家人对您现在的工作满意不?
答:基本上和我理想的工作一致,家人也对我的工作很满意。
3、您认为你现在的薪水处在什么水平?
答:工资一般,但是北大的平台好,能提供给我更好的发展空间。
4、您结婚了吗?有无孩子?
答:我结婚了,有两个小孩,而且是双胞胎。
5、就您目前的工作,在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生活有没有压力?
答:就目前来说,由于家庭原因稍微有一点压力,但是如果抛开这个因素,生活还是挺好的。
6、您平时在工作上投入的时间多还是在生活上投入的时间多?
答:现在由于我的妻子在老家照顾家人,我可能在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工作,但是如果她来到深圳,我还是会抽出一些时间放在家庭上。
7、刚进入北大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平时周末的时候您主要干什么?
答:其实大多数时间还是会在办公室,但我会抽出小部分时间去放松自己,休闲时间也主要是跑步、看看课外书等等。
8、在您的求学以及教师生涯中,令您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么?
答:和优秀的科学家进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学到很多。
9、平时有什么个人爱好?
答:其实以前我喜欢打球,但是现在由于科研压力比较大,就不怎么打球了,还有就是比较喜欢看书、看电影。
10、为什么来到深圳研究生院?
答:平台好、条件好,其次深圳的空气质量好。
( 文/魏 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