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那年九月,我们开学相聚。今年六月,我们毕业相离。日日夜夜,我们朝夕相处。此去年年,风雨与谁同路。南燕飞扬着你火热的青春;南燕镌刻着你真心的友谊;南燕收获着你灿烂的笑容;南燕装点着你美好的未来。对于每位毕业生来说,南燕是终点亦是起点,前路虽远,勿忘初心,希望每位走出这里的学生,都能带着在南国北大锻造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为更好地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同时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两办、学工处与各学院联合推出“优秀毕业生风采系列报道”。
满怀对未知的好奇,一颗闯荡世界的心,与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这位来自山西妹子的李梦诗感慨道,自己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一点成绩,大多要感谢学院创造的诸多历练的机会,偶尔也要感激自己笨鸟先飞的觉悟,与脸皮比城墙厚的尝试精神。
在南燕国际法学院度过四年时光,她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研究生期间连续三年获得国家奖学金,曾获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新生入学特等奖学金、美国众达国际法学奖学金、史密夫法律奖学金,于2014年被评为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模拟法庭比赛“最佳辩手”。
情系国法 苦中作乐
本科就读于北京科技大学英语系的李梦诗,对英语语言文学与缜密的逻辑思考一直十分喜爱,在得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优秀大学生夏令营(Summer Honors Program)后,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从此与国法结下不解之缘。短暂的夏令营期间,她被学院苏格拉底式教学深深吸引,又因同学之间亲如一家的情谊而感动。在这个全中国最独特的法学院中,她有幸遇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轻人,与一批立志为中国乃至世界法学事业输送优秀人才的杰出教师。这种团结与开创的精神,让她倍感振奋。在参加完夏令营后,她果断决定放弃人民大学新闻系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组织班的保送机会,选择与南燕相伴,走过青春最珍贵的四年。
在国法的四年,无疑是“艰苦卓绝”的四年,她也是在研二上半学年,遇到了学习的瓶颈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习课堂知识的时间缩短了。为了丰富法学院生活,她在研二阶段报名参加了许多课外活动,加之个人精力有限,只能以提高学习效率来弥补。好在磨刀不误砍柴功,参加法律及英语类课外活动,高强度地锻炼了她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通过“训练”,她懂得了如何迅速梳理出文章重点信息,积极提问,把别人的文章融入到自己的脑图里,便于消化理解,一来二去,反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二,研二正式开始中国法教学,于她也十分陌生。虽然一开始就有幸碰到了葛云松、茅少伟等“不走寻常路”的老师,接受了案例研习法学教育的熏陶,畅快地过了一把“中式”苏格拉底式教学的瘾,但是整体而言,中国法的理论性更强,案例欠缺说理性、趣味性,加之自己中国法底子薄弱,学习起来十分吃力。为了弥补先天不足,她开始从王泽鉴的“天龙八部”下手,搭配朱苏力等法学前辈的著书、随笔,一点一点培养起了自己对中国法的“感觉”。
丈量世界 不忘初心
在南燕国际法学院的四年,既满足了她在象牙塔顶端静心学习四年的梦想,也给了她无与伦比的国际视野与体验。谈到法学院做过最难忘、最精彩的事,莫过于参加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在Pangilinan教练的带领下,四名队友相互扶持,度过了长达七个月披星戴月,驻扎图书馆的“难民生活”。从一张白纸开始,读了上百个案例,啃了几十本著作,查阅了横跨各个国际法领域的法条。最终他们代表学院以exhibition team的身份,赴华盛顿参加国际赛事。面对来自俄罗斯、墨西哥、哥伦比亚、阿富汗的选手,应对法官提出刁钻问题,从容不迫,分析条例。而她也有幸以平均91分的成绩,在全球所有exhibition oralists中,位列第三。
2015年秋季,她远赴德国汉堡法学院进行短期学术交流。2016年春季,她参加了迈阿密大学法学院组办的“法者无疆”法律创业活动,与来自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与发展学院和汉堡法学院的同学组队,用时四个月共同设计一项优化法学院申请流程的创业计划,先后赴马德里及迈阿密进行开幕式并向投资者评判员展示宣传创业项目。此间,她还担任《北京大学跨国法律评论》的资深编辑,负责文章筛选等工作。
在过去的四年余载,她带着学院的信任与自己的期盼,走过了国内外许多城市,参加各类赛事活动,但回想起来,最珍贵,恐怕是自己与老师同学坐在C303教室,“饥肠辘辘”地进行激烈课堂讨论的时光;是三两好友约上学院的老师,在镜湖边食堂长凳上,啃着西瓜,畅谈法律理想与诗歌远方的课后小憩;亦或是华灯初上,自己蜷缩在深研院图书馆顶层西侧的沙发上,亦梦亦醒地读完一本法律类小说的时候。看着国际法学院的新大楼从刚入学的奠基砖瓦,到今日竣工投入使用,看着昔日同学们进进出出的B栋,已是另一番模样,她的心中,有对旧时光一去不返的不舍,但更多的,是对学院未来的满满憧憬。
四年光阴,她不曾完完整整地守着南燕与国法度过,但不论走到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心中总满怀对校园的眷恋和感恩,想要与世界分享,这个还在成长中的校园的点点滴滴。
阔别南燕 珍重告别
法学家霍姆斯曾经说过“法律的意义在于经验,而非逻辑”。在学校脚踏实地汲取了四年的养分,她深知现在自己缺乏的是脚踏实地的实践经验,对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看看自己能够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亦是充满了好奇与渴望。
早在进入法学院之前,她就对英美法的诉讼领域充满了兴趣。第一学期与Greco教授聊天时,谈到职业规划,她笃定地说,“我想成为一名诉讼律师,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站在美国的法庭上,通过法律的武器,为我的当事人赢得她应有的权利,为我所信仰的正义辩护。”彼时的她仍是一张白纸,一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样子,不明白这样的选择真正意味着什么。
在过去的四年,她从未忘记这份理想,积极参加模拟法庭及辩论演讲活动,先后在法院、美国凯易国际律师事务所诉讼组、史密夫斐尔律师事务所仲裁组担任实习生。经过这些实践经历,通过与教授及律师深入交流,她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中国人,自己选择的路,鲜有人走,布满荆棘。但是她仍然希望可以为这份最初的理想而努力、拼搏,至少要有不碰南墙不回头的信念。
而身为一名将要从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走出来的法律人,她深知自己所享受的特权与肩上背负的使命一样重,也理解踩着钢丝在最正义与最邪恶的两端中行进的步履维艰。怀瑾握瑜,做一名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法律人,在安排好自己生活的同时,为他人带来帮助,为这个世界的公平与正义贡献绵薄之力,是她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下的信条。
转眼她也即将结束这段象牙塔的日子,心中充满不舍。在这个更高的平台,她接触了很多优秀的人,开阔了眼界。她感慨到,南燕给她的,不仅是各种机会与资源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一份面临挫折与挑战的勇气,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她衷心地感谢并祝福南燕,也希望更多的学弟学妹有机会在南燕享受学习生活的快乐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