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大沙河蜿蜒穿行于深圳西丽大学城,浮云掠过塘朗山顶,热烈的阳光铺满了五四塔与“大鹏”,镜湖流动着金色的波光粼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又迎来新的一天。这个别名“南国燕园”的地方,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光阴。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共同创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从此,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成为百年北大探索高教改革的先行军与试验田。十五年砥砺前行,十五年春华秋实。如今的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融合了百年北大的传统精神与鹏城深圳的创新激情,已成为一所独具魅力、国际化的校区。2016年8月29日,北京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约共建北大深圳校区,成为北大深研院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节点。值此十五周年院庆与北大深圳校区筹建的重大历史时期,南燕新闻社通过为期2个月的采访,访谈了深研院8个学院的16位老师、14名在校学生代表(包括6名留学生和交换生)、11名优秀校友代表,以及行政教辅人员、科研人员等近60人,形成“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建院十五周年发展记”系列报道,通过鲜活的人物、故事,详实的数据、资料展示八个学院的发展历程、丰硕成果及未来展望,献礼南国燕园十五周年。
南燕的十四年“元老”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2年,是深研院最早建立的学院,在深研院建院十五周年之际,信息工程学院也已迎来了成立的第十四个年头,在深研院的八个学院当中当属“元老”级别。当时,我国计算机科学家杨芙清院士主持了信息工程学院的规划并担任创院院长,我国微电子科学家王阳元院士亲自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因此,信息工程学院在创立之初就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信息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盛东教授表示,在深圳建设信息工程学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深圳的信息产业不仅在全国来看是最发达的,而且在国际上也都有很强的影响力。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当初的决定是很有前瞻性的。虽说“万事开头难”,但在建院的过程中,学院在深圳研究生院的领导下,在北京大学本部和深圳市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很顺利,发展也很快速。
事实确实如此。自建院以来,信息工程学院从未停下发展探索的脚步,学院总共开设软件工程(2004-2009)、电子与通信工程(2004-2007)、计算机软件与理论(2004-2009)、计算机系统结构(2003-2011)、集成电路与系统(2009-201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2002至今)、计算机应用技术(2010至今)等七个专业,后期深研院学科建设调整,信息工程学院现保留开设两个专业: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应用技术。这次调整在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导王新安看来,由于信息产业依然是深圳的支柱性产业,这也是学院在发展时期学科不断发展聚焦的过程。
信息工程学院立足深圳,秉承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依托北京大学多学科优势;融合深圳“开拓、务实、高效”的精神,利用粤港乃至全国的丰富资源;积极面对国际化、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新的机遇与挑战。学院面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模式,建设以应用为特色的人才培养基地,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德智并重、培养脚踏实地型创新人才
相较于本部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从深研院“信息工程学院”的名称就能看出学院的差异化发展道路:本部偏向于科学基础性研究,而深研院依托深圳发达的信息技术产业,更加偏向于技术实践。张盛东教授将此差异概括为:北京“顶天”,深圳“立地”。
作为理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培养国际化、高层次创新性技术和管理人才为培养目标,要求信工学子拥有宽广和坚实的知识结构以及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以创新理念设计开放新产品和从事跨学科研发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和相互学习的素养。在这样的培养目标下,经过三年的学习,学院的毕业生能够胜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信息工程学院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学院,自2002年教育部提出“要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以来,学院便进行了一系列尝试和改革。2004年创院院长杨芙清院士提议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增加《素质教育与前沿技术讲座》课程,作为必修课。该课程由讲座组成,内容涵盖职业道德、礼仪、语言表达、与人沟通和整合知识的能力、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手段,文献综述和学术论文撰写等。其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五种意识”和“三个能力”: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院行政老师杨柳谈到:“学院近几年引进多位具有海外背景的教师,聘请国内外高校名师、产业界资深人士作为特聘教授,充实师资队伍,紧密与本部相关学科的交流学习,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鼓励在校生走出校园参观了解前沿技术,支持学生自主创业,转化科研成果。”
对于学生而言,学院的创新尝试也让他们受益颇多。在信工学院研究生三年级学生蒋一峰看来:“信息工程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的综合培养,通过邀请全球专业造诣深厚的一批名师教授开设学术讲座、提供顶尖学府的交流机会、培养鼓励学生参加国际的学术会议等举措锤炼学生的研究能力。”信息工程学院的硕士生毕业要求每年都在提高,甚至已经高于本部同专业同学的毕业要求。蒋一峰认为,这样的高要求使得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研究过程中不断提升科研能力,最终助力于信息工程学院产学研水平的提高。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信息工程学院虽然在产学研道路上高度结合,但对于学生创业是审慎且理智的。张盛东院长说:“要创业,最好就不要读研究生,或者毕业之后再创业,一心通常无二用。”有志创业的同学更要在研究生阶段就好好做科研,如果研究生阶段在科研上取得创新的研究成果,那么这个成果就可成为创业的最坚实的基础,成为通向成功的敲门砖。
立足深圳,硕果累累
历时十多年的成长,学院已经由创院之初的10名硕士研究生、3名教职员工发展成为一个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500多人,全职教职员工60余人的学院,培养毕业生1526名,为高校和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新科技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如今的信息工程学院在“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方针的指引下,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建立了深圳市集成微系统科学工程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待建国家级)、深圳市云计算关键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深圳薄膜晶体管与先进显示技术重点实验室、深圳市信息论与未来网络体系重点实验室、深圳三维数字媒体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融合网络集成播控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氧化物TFT器件与集成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物联网智能感知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宽带无线网络安全技术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网络环境下的智能监控系统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南山区集成电路测试验证工程技术中心等11个前沿科研平台。截止2016年6月,学院累计科研经费2.78亿元,仪器设备原值6000多万元。
在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后沈颖的眼中,经历十五年发展的学院为专业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优越的平台。就硬件条件而言,学院购置了先进的科研设施,很好地满足了师生学术研究的需要;就育人理念而言,信息工程学院“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不要禁锢在自己的小专业里,多关注学科交叉与学科渗透的知识。学院要求学生都有独立思考、快速学习、消化知识的能力,能够很快地投入到研究课题与项目中去。
信息工程学院结合深圳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设置研究方向,围绕学科建设与共性技术研究领域持续专注开展科学研究,承担了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课题以及省、市、企业合作科研项目301项,在微电子器件与工艺、集成电路与系统、计算机应用等领域建立了科研优势,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
学院部分研究成果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在相关领域重要的期刊及会议上发表。截止2015年底,学院累计出版编著及译著9本,发表学术论文1270篇,占深研院论文发表总量1/3;其中SCI/EI/ISTP收录1054篇,占深研院SCI/EI/ISTP收录论文总量的一半。
学院注重科学研究中的创新思维,重视专利的申请与转化。截止2015年底,申请专利464项,占深研院专利申请总量80% ,获授权专利119项,其中美国专利授权6项,占深研院授权专利总量的90%。
在获奖成果方面,图像与视频处理研究孔雀团队获得IEEE标准杰出贡献奖和2014年度AVS标准产业技术创新奖。信息工程学院的“新型薄膜晶体管器件与电路及应用”项目获 2015年度深圳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用于SOC设计的新一代纳米级CMOS器件仿真模型的研究和验证”、“超高频RFID读写器模块研发”项目成功向企业应用并分别获得2009、2008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
学院积极邀请学术界与产业界专家学者来院交流访问,包括中科院院士、IEEE Fellow和INTEL成就奖获得者等等;IEEE全球副主席、IEEE教育分会主席、IEEE固态电路分会主席都曾到访我院。国际学术交流与项目合作日渐深入,本院师生经常走出去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及到国外相关机构访问交流。对外项目合作日益紧密,学院与香港城市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罗格斯大学、澳门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大学等高校及香港应科院(ASTRI)、香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心(LSCM)、香港生产力促进局(HKSP)等研发机构均有良好的项目合作,并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荣刚认为: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利用深圳信息产业发达的区位优势,面向产业应用需求开展科学研究,这对引导学生发现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毕业就业都大有助益。
产学结合,奉献社会
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而信息产业是深圳高科技发展的排头兵,多个电子信息的细分产业领域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信息工程学院利用深圳的产业优势,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在基础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与产业互动,建立了一个科学研究与产业合作的人才培养及科技服务的平台。
现今,信息工程学院与华为、海思、中兴通讯、方正微电子、华星光电、龙腾光电、京东方、创维、联通、腾讯、Google(谷歌)、百度、迅雷、Oracle(甲骨文)、晶门科技、中兴集成、硅格半导体、北大青鸟集成电路、清华同方、元征股份、卓翼股份、艾科创新、深圳广信网络等多家知名企业开展技术合作,一批科研成果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得到转化,促进了产业技术进步。
2016年10月,2016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以下简称双创周)深圳主会场活动及第二届深圳国际创客周在深圳举办,双创周上,越来越多的科技发明不断涌现,飞速改变着每一个人的生活。相信在未来,信息工程学院将继续在深圳这片创新、创造、创业的热土上,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为信息产业发展提供最新的科研成果,发明新知、引领未来。
文/李薇薇
信息工程学院采访小组成员:李薇薇、葛建梅、刘梓茜、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