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将近岁末的南国燕园,依旧阳光明媚,生机勃勃。校园里充斥着迎接南燕十五周年庆典的振奋气息,体现在南燕优秀学子青春向上、朝气蓬勃的面庞上。在这里,有一群优秀学生代表,他们有着追求科学的创新精神,有着行知立世的社会情怀,他们诠释着百年北大的光荣传统,代表了南燕学子的精神风貌。为更好地展示三好学生标兵的风采,同时通过三好学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我院推出“三好学生标兵风采系列报道”。
个人介绍
刘同超,本科毕业于青岛大学化工学院,2014年以专业第一名保送至北京大学新材料学院先进材料与力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潘锋教授。本科时连续四年获得山东省优秀学生两次、青岛市十佳优秀大学生、青岛大学十佳优秀学生,青岛大学百名优秀学生两次,百名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连续四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获社会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多次。来到南燕之后,担任先进材料与力学2014级班长,院研会主席。15-16学年综合排名学院第一名,并荣获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唐立新奖学金、北京大学“创新奖”、北京大学“三好学生标兵”以及2016年国家公派留学资格。
投身科研,成果丰硕
谈到科研,刘同超兴致勃勃说起了他的课题。他主要聚焦于“新型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开发与研究”,这是一个全球火热,又急需突破的课题。用他的话说,他做的实验比较接地气,每一个实验都有可能解决目前锂电池使用中的问题。在过去的两年,他已经发表SCI论文15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的SCI论文有四篇,分别发表在化学和材料领域排名第一的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影响因子13.04), 材料类顶级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影响因子15.23),材料类顶级期刊Nano Energy(影响因子11.55)和 材料类一区杂志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8.26),另外还有两篇论文在国际顶级杂志审稿。刘同超坦诚地认为做科研、写论文,并非都是一帆风顺的。他自己的第一篇论文就经历无数的困难。当时一年级上学期,他意外的发现一种锂电池性能优越的二维材料,当他拿着自以为很好的数据找导师潘锋教授讨论时,被导师一连串的问题问懵了,他没想到还有这么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最大的问题是:这种性能优越的二维材料到底是什么成分以及形成机理是什么?当时实验室只有一台X射线衍射仪(测试晶体结构),而他的这种材料却恰恰是非晶的。他只能将所有的实验步骤分解开,每走一步检测一步。经过不懈的坚持与思考,他历经一年时间,将这种二维材料的成为及形成机理用自己的实验数据完整的解释清楚。这篇论文最终发表在Nano Energy,还被评为“2015年锂电池领域20大重磅事件”,另外,这个工作中衍生出来的另一项成果也很快就被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接受发表。在刘同超眼里,第一项课题就碰钉子也是好事,在这项课题中他学到的科研经验,仪器设备的使用以及对于学术问题的思考对他之后的课题起到了很大的帮助。此外,他还由衷的感谢他的导师潘锋教授。作为学院的院长,除了学院的管理外,潘教授全身心的投入科研,每一个课题都组织理论计算组和实验组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讨论,从更高的学术角度启发学生思考,并进行进一步的实验验证。导师这种把每项工作做成“经典”的气魄引领着团队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展望未来,异国追梦
在南燕两年的科研中,刘同超积累了一定的科研经验,也创新性开发了一些原位测试方法。虽然取得一些成果和奖励,但刘同超认为离导师希望他拿到全国优秀博士的目标尚有距离。同时,他坚定的说自己毕业后将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这也要求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要开发有自己特色的科研方法和思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深层次挖掘内在机理,探索材料的本质。
刘同超这学期将赴锂电池领域中最好的实验室之一的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联合培养,他相信在那里他将结识更加优秀的科研人,有更多的学术交流。另外他也坚信,在国内和国外导师都共同指导下,他将作出更加突出的成果。
南燕寄语
刘同超非常感谢南燕这个国际化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里他不仅取得了好的学术成果,也收获了爱情和友谊。他相信随着师资力量的日益强大,科研条件的逐渐优化,深研院一定会为社会输出更多高质量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