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育才

首页 > 南燕育才 > 正文

【南燕育才】侯占峰: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

2025-02-10南燕新闻社

责编:王琳

侯占峰,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基于生物正交反应的蛋白质修饰和抗体偶联药物的研究。迄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一作)在J. Am. Chem. Soc., Green Chem., Chem. Sci., Org. Lett.等期刊上发表文章11篇,已授权专利2项。曾获北京大学“三好学生”称号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宏桥”奖学金。

职场历练启蒙,翻开科研新篇

侯占峰2015年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时期的学习经历,如同播下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在知识的沃壤中悄然生根、徐徐发芽。真正点燃他科研炽热兴趣的那把火,源自毕业后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工作历程。

“在那里,我初次近距离地触及科研的真容,也深切领悟到,若想在科研领域有所建树,必须接受系统且严谨的训练。”从那时起,攻读博士学位的想法便在他心中萌生。这段工作经历,是他学术征途上的关键转折点,如同熠熠星辰,逐渐照亮了他科研探索的前行之路。

在2022年,他决定踏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大门,开始博士学位的深造之路,这显然是他人生旅途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究竟是何种原因促使他作出此番决定呢?他笑着说:“一方面,北大的政策允许工作满6年以上的本科生以同等学力身份申请博士学位,而我恰好满足这一条件;另一方面,我对这里的课题方向感兴趣,想从化学专业领域逐步转向生物领域,以期更好地投身于药物研发工作,为医药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八月学院初筛选,十月基金终突围

2024年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了202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博士研究生)批准通知,令人欣喜的是,在导师李子刚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侯占峰申报的《基于生物正交剪切反应的抗体——药物偶联物研究》项目成功获批,获批资助经费达30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然而,这一过程可谓充满艰辛与挑战,从最初提交申请书到历经多轮严格评审,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他的耐心与毅力。

回溯至8月份,学院开始组织申请选拔工作。侯占峰精心准备并提交申请项目书文本后,在学院范围内参与了初步评选。他感慨万千,“学院完成初步筛选后,我的项目被上报至校本部,再经历层层选拔才被郑重推荐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此后,又经历了两轮极为严格的选拔:先是函评,对项目书进行书面评审;随后进入会评环节,以答辩形式展示研究内容。”最终,他的课题脱颖而出。

在确定课题方向的漫长过程中,侯占峰经历了一番摸索。“课题方向大致在博士2年级确定下来,几乎是自己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才逐步明晰的。基于课题组之前发表的一篇极具价值的论文,我创新性地提出了通过生物剪切手段来增强稳定性的策略,并且确保这一策略既不会与博士论文内容起冲突,又能与博士论文有联系。” 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其卓越的科研态度以及思考能力。

他所申请的课题聚焦于一种西药新型药物的开发模式,具体是关于蛋白质修饰和抗体药物偶联物(ADC)的开发研究。他娓娓道来:“我的这个课题相当于率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整个项目则是这一创新概念的具体应用。”侯占峰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深入浅出地解释道:“就如同壁虎在面临危险时断尾求生一般,当药物分子整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时,精准切去一部分化学键,反而能够奇妙地增强剩余部分的稳定性,从而有力保障药物分子的生存性。”

“从本质上讲,ADC是创新药领域备受瞩目的一种药物,它巧妙地融合了抗体药和小分子化疗药物的双重优势。但我发现,当前这种药物在稳定性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于是我希望通过自己开发的新颖修饰方法来增强其稳定性。” 侯占峰的这一课题不仅在理念上极具创新性,更是在药物稳定性难题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全新解决方案。

侯占峰所在课题组

前人智慧为基石,后续拓展创新高

相较于本科阶段,博士阶段的科研工作重心发生了显著的转变。“本科期间需要兼顾各类课程学习内容,而博士阶段则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科研项目之中,其他活动相对而言便少了许多。” 侯占峰坦言。正是这种重心的迁移,使得他能够更加专注地走进科研的广袤天地,无畏地探索未知的奥秘。

侯占峰将课题基于前人的思想和经验加以改进。“我结合了北京大学陈鹏老师提出的生物正交剪切反应和李子刚老师倡导的多肽稳定策略,旨在通过剪切手段增强整体蛋白的稳定性。”他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不仅仅是对前人辛勤耕耘成果的传承,更是在相关领域进行拓展延伸,为科学体系的蓬勃发展增砖添瓦。

ADC药物由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学毒素以及连接二者的连接子这三个关键部分共同构成。侯占峰强调道:“这三个部分对于确保ADC药物在人体血液中的稳定性至关重要,药物必须在血液中稳定存在,方能实现预期的治疗效果。”

在癌症治疗领域,传统化疗方式深陷脱靶和耐药的泥沼,而ADC作为创新疗法崭露头角,展现出显著优势。他详细地介绍:“它能够精准地将小分子药物递送至靶标癌细胞的特定范围之内,大幅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无端杀伤,从而切实起到靶向治疗作用。与此同时,由于其独特新颖的作用机制,在面对耐药问题时,它也具备一定程度的规避能力,能够深入细胞内部递送药物并成功杀死癌细胞。”

生物正交锁定策略通过切去一部分化学键来稳定剩余整体的分子结构。“在ADC药物研究中,这种策略能够使得ADC药物在提高偶联反应速率和增强产物稳定性之间达成平衡。与传统方法相比,传统方法常用的可逆反应,在药物作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血液毒性或肝脏毒性等不良影响,而生物正交锁定策略构建的是不可逆反应,能够在血液循环中保持更为稳定的状态。” 侯占峰条分缕析地对比道。

对于未来癌症治疗,该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从增强药物稳定性这一关键角度出发,项目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往通常是通过去除某个特定基团来激活反应,而我所提出的策略则是通过切除一部分物质使药物获得更优的稳定性,这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理念。”他自豪地说。

ADC药物作为一种创新疗法,已在癌症治疗领域广泛应用。它通过将小分子毒素与抗体结合,能够精准无误地将药物送达癌细胞,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健康细胞的损害。在攻克传统化疗所面临的拖靶和耐药难题上,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巨大潜力,宛如黑暗中的一盏明灯,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曙光。

平衡之道巧把握,学术生活双丰收

在科研的漫漫征程中,侯占峰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提出富有创意的设想,并寻觅到恰到好处的切入点将其付诸实践。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不得不沉浸于浩瀚的文献海洋,从海量的资料中汲取灵感以提出假设,并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例子来实现。“就拿我所提出的‘断尾求生’策略来说,要精准定位其合适的应用场景与模式绝非易事。”

为了成功跨越重重阻碍,他埋首于文献,持之以恒地查阅,同时积极主动地与导师以及团队成员进行交流探讨。他满怀感激地说:“导师和团队成员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与帮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钻研,最终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设想。”

置身于博士生涯的紧张节奏里,妥善平衡繁重的实验工作与个人生活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关键。他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倘若仅仅将全部精力放到科研工作上,很可能会导致压力过大,给科研效率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侯占峰通过下棋来缓解压力、激发灵感。棋局主要为线上对弈,有时他也会参与线下聚餐等团体活动。他分享道:“下棋如同一场奇妙的心灵之旅,让我得以在黑白棋子的交错间放松身心,与此同时,还能与他人畅快交流,如此一来,便能更加游刃有余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有限时光铸成果,解难勇气伴前行

在谈及获批国家自然博士生项目的原因时,侯占峰表示,其中蕴含着多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他真诚地说:“首先,我衷心感谢党和国家高瞻远瞩,扩大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请范畴,从而为本科生和博士生群体提供了发展机遇。其次,我由衷感激学院在评选过程中把我的课题推荐到基金委。最后,我衷心感谢导师在诸多方面给予的细致入微的指导。”

成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后,他满怀期待地勾勒出未来研究方向的蓝图。“首要之举在于全方位完善当前的研究体系,检查其中是否潜藏着未曾预料到的困难与问题,并竭尽全力加以妥善解决。紧接着,进一步探索是否存在其他路径或方法,能够更为高效地实现生物正交锁定模式,力求在这一关键领域取得更为前沿的突破。”

对于毕业后的长远规划,他目光坚定地表示,希望继续在学术道路上砥砺前行,矢志不渝地探索科研领域的边界。“毕业后,我大概率会继续投身学术研究,现阶段或许需要更加深入地了解相关领域的前沿动态,为后续的深入探索筑牢根基。”

在给予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中,他鼓励要多做实验训练。“过程或许略显枯燥乏味,但这无疑是一场对自我的深度锤炼。” 谈及申请科研资助和选择研究课题时,他建议大家务必早做筹备,包括文本处理、资料选取以及积累前期研究成果和论文发表等。

他深刻认识到,导师在科研旅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导师会从科学性上对课题进行把关,判断其是否具有科学价值,并且在课题推进过程中提供大力支持。”此外,团队成员之间的密切协作也是他科研道路上披荆斩棘的重要保障。他解释道:“在交流过程中,其他人可能会敏锐地察觉到你尚未察觉的关键问题,并给你提供建设性的思路。”

他深感博士生涯在自己人生旅途中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尤其在培养解决难题的勇气与韧性方面。“读博就好像是在有限时间内有条不紊地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使我在未来面对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 “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期待侯占峰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能够取得更多的成果,为科学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文字:张琪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