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

首页 > 北京大学科技创新年 > 正文

北大深研院“科创文韵”首讲成功举办——张学智深度解读王阳明心学智慧

2025-03-20通识教育中心

文字:​庞羽华  |   摄影:张梦莹  |   责编:王琳、吴善基

2025年3月17日晚,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通识教育中心)举办的“科创文韵——跨学科通识探索之旅”第一讲精彩开讲。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学智主讲,他以“探寻王阳明心学的精神与智慧”为主题,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思想盛宴。讲座由人文社科学院执行院长于长江主持。

讲座现场气氛热烈非凡,除课程选修学生外,更吸引了大学城高校师生、北大校友及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报告厅座无虚席,部分听众全程站立聆听,展现出对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切关注。

讲座现场

北大深研院副院长王天兵作开场致辞。他指出,北大深研院始终秉持通识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素质的人才。“科创文韵”课程的创设,是深研院在通识教育领域的又一重要创新举措。该课程以跨学科、南北联动为特色,旨在为学生提供接触前沿科学、基础科学及社会问题研究成果的多元平台,推动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

王天兵致辞

张学智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深入浅出地剖析了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他详细介绍了王阳明波澜壮阔的一生,通过详述王阳明平定宁王之乱、推行南赣乡约等史实,立体呈现其"文能传道,武可安邦"的儒将风范。在讲述过程中,张学智穿插诸多生动故事,使听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

张学智教授作讲座

在解读王阳明的核心思想“致良知”时,张学智结合孟子的“良知良能”说,深入阐释“良知”的内涵。他指出,王阳明将人的良知与天道天理相联系,认为良知是天理在人心的生动展现,是人的善良本性的自觉。同时,他强调“致良知”包含由内到外和由外到内两个方向,旨在引导人们将良知推广至世事万物,并在实践中不断体悟、丰富良知。

关于“知行合一”,张学智对比了王阳明与现代理解的差异。王阳明认为知和行是一件事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他通过对比王阳明与朱熹、陆九渊的思想异同,进一步拓宽了听众的哲学视野。此外,张学智还解读了王阳明“三不朽”人格的成因,从立功、立言、立德三个方面全面展示了其卓越成就和深远影响。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听众提问涵盖心学思想谱系梳理、传统文化现代转化路径、哲学智慧与科技创新的融合机制等多个维度。张学智逐一作出深刻阐释,其鞭辟入里的解答多次引发全场掌声。

“科创文韵——跨学科通识探索之旅”第一讲不仅为听众打开了深入了解王阳明心学的大门,也让古老的哲学思想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传承北大传统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跨学科通识课程的首次讲座,为后续课程树立了良好典范,引发了听众对后续讲座的热烈期待。

据悉,“科创文韵”系列讲座后续还将邀请张锦院士、初晓波教授、王正毅教授、王曙光教授、何增科教授等众多北大顶尖学术大咖登台开讲,继续带领听众探索科技与人文前沿领域,感受跨学科知识碰撞的独特魅力。

陆续登场:

张锦院士 AI能否革新材料科学研究范式;

何增科教授早期国家与政治文明的多样性;

初晓波教授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国对外政策;

王正毅教授 中国迈向核心区——世界体系的结构与变革;

王曙光教授 中国式工业化进程与科技进步:举国体制及其转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