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我院同学观看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直播

2018-10-18教务处

       2018年10月15日,主题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的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办。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主持报告会,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西湖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科院院士怀进鹏先后作宣讲报告。报告会采用网络视频方式实时直播,我院教务处联合学工处共同组织了2018级研究生代表集中收看报告会。

       万钢在致辞中指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竞争中,始终伴随着千千万万科学工作者拼搏奋斗的精神,正是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工作者继往开来、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默默坚守支撑起了中华民族的科技强国梦。目前,我们正处于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迫切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自觉担负起民族复兴的大任。当前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日新月异,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在很多领域,一些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依然受制于人。我们必须走自主创新的道路,这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大胆探索、聚力攻坚,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型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不断夯实建设科技强国的根基。同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道德建设、科研诚信建设,坚持无禁区、全覆盖,对严重失信行为终身追究、一票否决,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坚决拔除科学研究的稗子,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学术生态。最后,万钢主席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增强胸怀大局、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树立勇立潮头、自强自信的创新环境”和“坚持恪守道德、严谨求学的学术准则”的三点要求。如今,一个让广大青年人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时代已经到来,海阔天空的美好愿景就在我们眼前展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梦想终将实现在我们一代人的身上。

       黄旭华院士报告的题目为《使命、责任与担当》。他结合自身开展核潜艇研制的经历,回顾了当年我国克服重重严密技术封锁、攻克种种尖端技术难题,白手起家,实现核潜艇技术从无到有再到强的艰苦历程。92岁高龄的黄旭华院士在回忆起自己严守国家机密、致力投身于核潜艇事业、三十年不曾归家时,眼眶微微湿润,他说道,“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没有国就没有家。”展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十六字核潜艇精神,让我们看到了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奋斗精神和使命、责任与担当。

       施一公院士报告的题目为《做诚实的学问 做正直的人》。他生动描述了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成长,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感悟。他指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生,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一旦感受到科研的魅力即使再累也是一种享受;要具有批判性思维,正确分析负面结果、杜绝完美主义、理性对待科研文献与学术讲座、挑战传统思维;要养成科学家的独立人格,真正对科学感兴趣才有可能成为一个科学家;要坚守不可触碰的学术道德底线,学术论文中普遍存在的瑕疵与偏差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对科学家而言,科学研究是实实在在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妙不可言的事情,同学们更要理性地看待科学研究,才能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怀进鹏院士报告的题目为《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 汇聚科技强国建设磅礴力量》。他围绕主题,从大变革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明德楷模的精神感召下我们的实践、新时代青年学子青年科技人员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他将图文视频有机结合,通过讲述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他更立足全球视野,解读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阐释了大力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深刻意义。

       三位院士结合自身科研和管理的经验,为大家生动讲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为国家科技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阐释了弘扬科学精神、恪守科学道德、矢志科技创新的理念和实践。在投身科研的道路上,他们始终严于律己、恪守诚信、淡泊名利。同学们在观看视频时频频鼓掌,院士们的报告对大家走好未来人生之路带来了许多思考与启迪。 

文/许文君

图/郝梦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