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晚,我院学工处面向学工老师、各学院班主任以及学生兼职辅导员,组织开展了心理危机干预培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党委副书记、学工处处长安晓朋出席本次培训会议,并为本次培训做总结陈词。本次培训邀请到了康宁医院危机干预部主任徐福山教授作为主讲人,徐教授从事危机干预及心理救援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本次讲座将对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晚上6:30,培训会议在学生兼职辅导员邢凯轩同学的开场主持下拉开序幕。徐教授在培训的初始,向大家介绍了本次培训的形式——案例教学,并且提醒大家有关的注意事项,交代大家用心倾听接下来所播放的案例视频。在大家观看完案例视频之后,徐教授带领大家共同解读视频内危机干预主体所作出的相关行为,通过和学员的不断互动,带领大家共同寻找最佳的危机干预方法和技术。
看完视频之后,徐教授首先让大家分享一下看完视频的个人感受。在座师生纷纷对视频中青少年男子的轻生行为表示难过、惋惜和无助,并且认为如果本案例中的危机干预人好好处理,或许可以避免悲剧发生。徐教授认为,危机干预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要学会运用生活中的技巧和人之常情去解决问题。徐教授指出,在本案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选择轻生的青年男子听不到参与危机干预警察的声音,他们之间是无效的沟通,因而信息畅通的传达和联结是非常之重要的。其实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走近轻生者,将想表达的信息真正的传递到轻生者耳边。“每一个人都是有求生欲的,轻生者也不例外。”
危机干预者的第一要务是和自杀人说上话(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另外,亲朋好友是最好的资源,一定要尽可能联系到轻生者的亲朋好友(学校的危机干预情境下可以找轻生者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其敬重和崇拜的老师和关系非常棒的同学),将他们带到现场与亲生者沟通,进一步靠亲情、友情、师生情等唤醒其求生欲。徐教授强调,在自杀现场,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一个人去单独实施救人行为。在与轻生者取得沟通后,一定要注意措辞,让其愿意听危机干预者说话,努力建立有效的沟通互动和信任关系,要注意自己说话的语气,努力建立共鸣,让对方相信你。
接下来,大家向徐教授提问自己在学生工作中所遇到困扰的解决之道。其中有位学工老师提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同学懂得相关的心理问题,作为学工老师,如何去初步判断学生是真的有心理问题,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撒谎说自己心理有问题?”。徐教授认为,老师们必须正视学生的表达,要求其到心理老师那去咨询,把专业问题移交给专业的心理老师。徐教授也给大家分享了四个自杀风险判断原则:第一、看学生的情绪,是不是表情非常哀伤和低落;第二,看学生的兴趣是否下降,不爱理人,拒绝交往;第三,看学生是否有异于常人的行为;第四、看学生是否有明确的自杀言语向外传达。
培训的最后环节,安老师为本次培训做了总结陈词。安老师对徐教授的精彩讲授表示了感谢,对在座师生积极学习的热情表示肯定,并希望大家能在危机干预中将今天所学进行灵活运用。
文字编辑:吴焱斌
摄影:佟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