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4日晚6点30分,从外面看,灰色的国法大楼依旧不动声色的安静,教室里坐着埋头读案例的同学们,然而走进201教室,你会发现彩色的气球装点着墙面,穿着黑色社服陆续进来签到的人群告诉你,这里将举办北京大学南燕新闻社的迎新晚会,旧相识碰上新面孔,这是一场盛大的相遇。
本次迎新活动有幸邀请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金会负责人、北大深圳校友会秘书长陈云霞老师,羊城晚报记者沈婷婷,深圳新闻网记者曹园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两办副主任燕山老师,两办国际事务专员、Nanyan Observer总编Nathan Faber,两办宣传信息专员、南燕新闻社指导老师王可佳老师莅临指导和分享。在展望未来的同时也要回首过去,此次迎新大会除了嘉宾们精彩的分享和祝福,本届社长也为大家介绍了南燕新闻社的部门架构和功能,旨在让社员加深对南燕新闻社的了解和认同,从而在今后的各种活动中互相支持,用纸笔和镜头记录南燕与北大的发展。活动由电视台新成员季纯涵、视觉部新成员叶豪主持。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到场嘉宾陆续发表致辞,她们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提出了对大家的期待,更祝福了南新社的未来。作为北京大学86级的大师姐,同时负责校友会工作的陈云霞老师看到台下壮大的队伍,表示自己更有底气了。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活动都能见到南新社成员活跃的身影,校友会的大型活动也离不开新闻社的参与和支持。提到去年《北大人在深圳》的出版,她相信同学们在南新社的付出和收入会成正比。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基金会负责人、北大深圳校友会秘书长陈云霞老师
羊城晚报记者沈婷婷
深圳新闻网记者曹园芳
两办副主任燕山老师
两办国际事务专员、Nanyan Observer总编Nathan Faber
两办宣传信息专员、南燕新闻社指导老师王可佳
羊城晚报记者沈婷婷从媒体人的角度强调了自我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她认为选择新闻就是选择以天下苍生为已任,去承担知识分子的职责。同时作为北大的在职学生,沈婷婷记者希望大家能在奢侈的时光里做奢侈的事情,苟日新,日日新,在新闻社找到自己的新鲜事。
深圳新闻网记者曹园芳则从专业出发,告诉大家采访时要做好五个方面:听说读写想。具体而言就是,善于听,听得懂;善于说,说别人想说;读人,读事,读物,读书等。最后她从自己举办故事大王活动的事情引出大家不仅要海阔天空的想,更要从身边的事物入手脚踏实地的想和做,从而为北大创作更多的社会价值。
在嘉宾分享完南新社的过去成就之后,新闻社社长殷建峰学姐为大家介绍了南燕新闻社现在的现况,那就是分工有序,管理精良。作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面向校园和社会的唯一新闻媒体机构,南燕新闻社下分七个部门:中文部有妙笔;英文部国际范;新媒体是网红;视觉部不平凡;电视台超炫酷;行政部负责嗨,产品部在变身。社长希望大家在各个部门里发光发热,敢想敢做敢担当,有趣有爱有追求。
加深了对南新社的认同之后,主持人邀请了老师和记者为今年的部员和部长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为部员颁发聘书
为部长颁发聘书
接着来到了有趣的抽奖环节,台上的老师和记者亮出数字之后,台下中奖的同学纷纷上台领取到有北大标志的各种礼品,心满意足与礼品合照。
抽奖环节
进行完互动之后,新老社员和南新社的负责老师们上台讲述了自己和南新社的故事。曾任社长樊洋学长表示尽管曾三次上台发言,但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新鲜感;新成员代表、中文部吴星莹来自台湾,她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学习大陆的新闻写作技巧;燕山老师则祝福大家在南新社做喜欢的事,遇到喜欢的人,在做好传承北大文化的同时也得到人生的收获。王可佳老师给大家写了一封信,希望大家互相了解,让信息流动,从而使社团充满活力。
随后,南新社的拍照能手为全体成员拍照留念,记录下了这一场盛大的相遇。
给南新社2018级新成员的一些话
今年南燕新闻社共有近70位新成员加入,目前南燕新闻社拥有超过100位成员,覆盖深研院所有学院。今后南燕新闻社将继续秉承“记录历史,传播北大”的使命,更好地服务学院师生,传递南燕之声。
文/谢燕
图/苏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