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又是一年凤凰花开,又是一年告别南燕。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校园内弥漫起毕业思绪。回首在南燕的日子,在艳阳高照的午后或是宁静如水的夜晚,镜湖旁、五四塔下,都是青春里最栩栩如生的印记。为更好地展示优秀毕业生风采,同时通过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号召、鼓舞更多的同学,两办与学工处联合各学院推出“优秀毕业生系列报道”。
六年前,参加第三届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夏令营活动,让徐立平与深圳、与南燕这片土地结上了不解之缘。“初入校园,便爱上了这里。这里的环境、人文和学术氛围深深的吸引了我”,怀着对化学的追求,对交叉学科的兴趣,本科毕业以后,来自孔孟之乡山东济宁的徐立平便在北大南燕开启了他的博士生涯。
攻读博士期间,他收获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已累计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两篇第一作者的论文发表在本领域顶级期刊杂志上(J. Am. Chem. Soc.,影响因子:12.113和ACS. Catal.,影响因子:9.312),论文总被引用次数达到132次(google scholar)。在校期间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交流,曾凭借科研成果“Pd-Catalyzed Highly Selective Redox-Relay Heck Arylation Reactions: 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获得第10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会议最佳墙报奖。2014年和2015年分别到美国圣母大学和德国海德堡大学进行短期访学,开拓自己的学术视野。紧张忙碌的科研之余,徐立平也积极投身到各种实践活动和体育锻炼中去。在2015-2016年度担任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博士毕业班党支部书记,积极参与、组织党支部和班级的各项活动。
凭借着优秀的科研成果,徐立平同学获得了国家奖学金、五四奖学金、北京大学创新奖、北京大学优秀科研奖等多项荣誉。并荣获了2016年度“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夏季)荣誉称号,以及2016年度“北京市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毕业生”(夏季)荣誉称号,这两份沉甸甸的荣誉是对徐立平同学博士生涯的最高肯定。
初入南燕,憧憬未来
六年前,处于大三的徐立平从师兄那里得知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生学院有夏令营活动,怀着对最高等学府的向往和对科研之路的探索精神,便立即报了名。通过初选的他顺利来到了深圳。初次踏上南燕的热土,南国优美的环境就像炽热的气息一样铺面而来。蓝天白云,绿树红花,以及五四塔、镜湖、大鹏展翼似的教学科研楼群,这些美景着实吸引了他。夏令营期间,他聆听了导师们对学院的科研平台和科研氛围的讲解、对各自课题组科研情况的详细展示,加上与导师们的深入交流,让徐立平同学坚定了要来这里进行科研的决心。“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让我心动的第一步,优秀的科研环境则是让我坚持要留下来的更重要的原因”。
夏令营之后,大四毕业设计阶段徐立平就来到了南燕跟随导师吴云东院士开始了他的科研。期间对于南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里自然环境清幽,人文气息浓厚,学术氛围热烈,校园活动多彩”。

严谨科研,快乐生活
徐立平所在的实验室以吴云东院士为学术带头人,结合了计算化学、物理有机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等工具进行前沿交叉的科学研究,实验室在化学反应机理、发展蛋白质结构预测新方法、研究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等方面处于国内和国际顶尖水平。说起自己在科研上取得的成绩,徐立平很谦虚。“我自己做的还很不够,是这样一个高水平的科研环境以及导师的严格要求才让我取得了现在的成绩。” 徐立平所从事的是利用计算化学的方法研究重要有机反应的机理和选择性等问题,就像高手下棋走一步观几步一样,这一方向需要人们在进行课题时思考先行,而不是盲目动手。同时,要能基于实验现象提出关键问题,并且对已有的实验结果怀有批判性思维。
科研是严谨的,让徐立平印象深刻一件事情是,在进行一个有机化学反应机理的研究时,吴老师注意到了添加剂碱在实验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是提出要把这一方面搞清楚。而此前研究已经接近尾声,并没有过多的探讨碱的作用。但是吴老师严谨求真的态度使得他开始重新认真思考,通过数次的计算和探讨,最终提出了一个合理的模型来解释碱的作用,使得该研究结果在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通过这一个例子,他认识到科研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的去理解一些实验现象背后的原理,这样才能为新实验的设计和整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有很多同学形容化学和生物的博士所进行的科研非常劳累和枯燥,就像“搬砖”一样。徐立平对这一观点持否定态度,“是不是在‘搬砖’完全看个人的心态,如果你主动的去进行科研,怀着好奇心去探索未知,你不会感觉到枯燥,相反你会处处遇到惊喜,即使偶尔失败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
在科研之余,徐立平也积极参加南燕各种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调剂自己的生活。他多次参加深研院趣味运动会项目并帮助化生学院夺冠、参加学院岛津杯风采大赛并帮助课题组获得多项赛事的好名次、参加五四杯羽毛球赛事,作为班级党支书参与组织各项班级活动等,获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严谨的科研和快乐的生活就是这样相得益彰的体现在一名博士的身上。

满怀感恩,作别南燕
时光荏苒,转眼又到了凤凰花开的时候。毕业之际,回首这五年来的博士生涯,徐立平心怀感恩。“五年的博士经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篇博士论文、一张毕业证书,更学会了如何独立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我还收获了师生情、同窗情,这些真挚的情谊伴随着我,使我不断的成长”。博士毕业后,徐立平将到山东理工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一个陌生而又熟悉的岗位上接受挑战,将所学发挥出来。对于以后,他说,“有机会的话我会考虑出国交流,努力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
作别母校之际,徐立平对北大南燕这片热土表达了感谢与祝福:“感谢母校对我的培育,北大精神和南燕活力已经深深烙入我心。这五年来,南燕在不断发展变化,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人文环境,都在变得越来越好,我衷心地祝愿南燕以后发展的更出彩!希望师弟师妹们脚踏实地,从容不迫,珍惜当下的机遇,努力付出,收获一个更加成功的自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