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当马云在他杭州陈旧的公寓里开始创业时,他的十八位团队成员中没有人会预料到他们在十五年后会发展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巨人。2014年,阿里巴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超过2000亿美元的市值,打破了华尔街的一项历史记录。但在中国,阿里巴巴只是众多中小企业成功发展的案例之一。初创于2010年的小米公司,现在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300亿人民币。仅用了三年的时间,就发展成为了仅次于苹果和三星的全球第三大手机制造商。
增长引擎
经济增长是全球所有国家所面对的共同挑战,也是今年将在土耳其召开的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的优先议题。然而,挑战并不仅仅在于如何刺激“增长”本身,而更多地在于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即使是像中国这样高速增长的国家,也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过度消耗不可再生的资源,以环境污染作为增长的代价,和基于廉价劳动力的竞争方式,可能会在一定的时期内产生令人瞩目的成果,但其代价可能需要以后的几代人来承担。因此,正如几十年前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所指出的,中小企业的“创造性破坏”的能力可能是打破这个非良性循环的关键。
中小企业积极参与创新和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对于提升经济发展的普惠性当然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它的影响还远远不止于此。中小企业不仅占据了全球企业总数的绝大多数,在许多大型企业无法涵盖的领域里进行了众多的创新。同时,中小企业还具有远比大型企业更为强烈的创新动机。创新,特别是革命性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对现有产品和现有的市场结构所做出的某种否定或根本性的改变。而大公司,特别是具有垄断地位的大公司,通常都是现有市场状态的最大受益者,从而,他们通常少有改变现状的强烈动机。在这方面,柯达公司可以说是其中的一个经典案例。柯达曾长期据有市场的垄断地位,但由于新兴的数码技术与公司传统的胶片技术存在着利益冲突,从而始终拒绝发展数码技术,最后导致申请破产。
金融创新
然而,中小企业要在创新和经济增长方面取得成功,同样需要金融方面的创新作为支持。尤其是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要的资金来源通常来自于数量有限的传统商业银行。但中小企业创新所具有的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要求融资渠道的多样化。例如全国和地区性的股票和债券市场、天使风险投资、私募基金和包括P2P网络借贷和股权众筹在内的互联网金融。鉴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高风险通常超过了金融机构的接受程度,所以即使是一些传统的商业银行贷款,可能也需要有政府机构的担保。
十分巧合,2016年二十国集团首脑峰会将由中国主办,并很有可能在阿里巴巴的诞生地杭州举办。正如阿里巴巴曾激励了中国的初创企业,使他们看到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潜力一样,2016年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将使全球的中小企业确信:他们巨大的创新努力和对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的战略性贡献将会得到全球领袖的认可,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将在二十国集团的议程上据有优先的地位。
(本文是应7国/20国集团(G7/G20)智库的邀请为今年11月20国集团峰会召开所写的评论文章)
(翻译:邵晓波)
王家卓,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斯泰顿岛学院商学院会计金融系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访问教授,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中国中小企业丛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