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海闻教授受邀出席博鳌亚洲论坛

2015-04-01汇丰商学院

 十五年来,中国海南省的小镇博鳌已经发展成了中国版的达沃斯。每年春天,来自亚洲和世界的2000余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部长级官员和国际组织负责人、经济学家、企业家和媒体人士齐聚于此,对亚洲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社会、环境及其他问题展开高层对话。
    2015年3月29日,为期四天的 “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在海南闭幕。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受邀出席本届年会,并与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陈章良,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P. Groff,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Gene Block等政商学界代表畅论了“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与农民”、“出口企业:转移,还是转型”和“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

       

    当农民进城之后
    3月27日下午,海闻主持了分论坛“城镇化背景下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的讨论。参与讨论的嘉宾包括: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原广西自治区副主席陈章良,嘉吉公司董事会副主席Paul Conway,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Stephen P. Groff,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邵秉仁,三井物产株式会社会长、日本贸易会会长枪田松莹和新希望集团总裁刘永好。

      

    随着中国加快城镇化的计划受到各方关注,市场及观察家渴望知道更多的人口进入城市后,北京如何保证整个城镇化进程健康发展,同时妥善处理未来农业、农民和农村的问题。海闻在此基础上提出四个问题供以上嘉宾讨论:当大批农民离开土地,特别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怎么样保障粮食安全?当大批农民进城以后,中国的农业怎么样经营?是维持现在的家庭经营模式还是推进公司化的运营模式?城镇化的过程当中,怎么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大批农民进城后,如何解决他们的生活、教育、住房和健康等问题。
    在当天的讨论中,嘉宾们在“如何保障粮食安全”,“是否应该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陈章良、李铁强调了坚守红线和力争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性,Paul Conway、Stephen P. Groff和枪田松莹在介绍了日本和美国的经验后认为没有必要固守。刘永好则认为,中国应在保证口粮绝对供给的同时,放开非口粮市场。“非口粮是什么呢?玉米、黄豆、高粱以及其他的杂粮。把这些放开以后,由市场调节。多的时候可以出口,少的时候可以进口,这样对中国更为有利。”刘永好说。
    讨论也形成了一些共识,比如认为当大批农民进城以后,中国的农业必须依靠创新驱动。创新农业体系没有确定的形式,可以是家庭经营和产业经营模式的混合,但确定的趋势是必须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科技化,用较少的人力实现较高的产出。此外,参与讨论的嘉宾还认为,城镇化进程中必须保证农民利益,农民能否受益是最核心的问题;要让农民受益,必须进行土地改革,改革必须向“同地同权“的方向出发,要赋予农民土地完整的经营权和财产权,并能够作为资本进行市场化的平等交换。
    出口企业的未来
    3月28日下午,海闻参加了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主任、国务院参事王辉耀主持的分论坛 “出口企业:转移,还是转型”。参与讨论的嘉宾还包括:国家海关总署署长于广州,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黄益平,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锡培,海航集团董事长陈峰和广州市例外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毛继鸿等。

       

    在过去三十多年的对外开放中,中国的出口企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人民币不断升值,中国劳动力密集型的出口企业和产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当下国内经济处于调整期,国际需求不振的背景下,外贸企业的面临着艰难的选择,是坚持转型?还是向外转移?
    海闻认为,中国出口不可能永远保持20%、30%的增长,现在放慢是回归正常的情况。海闻认为,中国劳动力成本增高并不完全是因为劳动力稀缺,中国还有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没有释放出来,中国农业产值只占不到GDP10%,农村劳动力则占到40%。另一方面,中国较高的税收阻碍了中国企业发展出口。海闻说:“很多年前,我跟上海大众老总聊过,他当时讲如果国内税收能够降下来,中国汽车其实是可以出口的。”
    但他同时也认为,中国的出口不会一直恶化下去。“出口是起伏的,现在出口下滑,将来会有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可能保持在10%的增长速度,这是我的基本判断。”海闻说,有几个方面仍然存在很大的增长潜力。首先是制造业的规模优势,中国市场规模巨大,所以中国企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有规模经济带来的比重优势这个比重增加;此外,人民币币值正趋于稳定了,同时美元在升值,“这时候我们谈到的“一路一带”,实际上意味着我们又有一个新的外部冲击的力量和一个机遇”。
    教育的未来

       

    3月29日,海闻参加了由世界大学联盟首席执行官John Hearn主持的分论坛“大学校长对话:教育的未来”。参与讨论的嘉宾还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Gene Block,美国威廉姆斯学院校长Adam Falk,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姜斯宪,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悉尼大学校长Michael Spence。
    移动技术已经颠覆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环境,现在将要改变教育体系。企业家和教育家都在努力将新技术引入课堂,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们也必须改变自己的教育体系,从教学生什么是什么变成如何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生如何学习,这不光是中国的需求,也是其他国家的需求。”海闻说,“我们要学生对某些东西感兴趣才行,一旦对此感兴趣,这些学生会自动找到(知识),尤其是他们可以在网络上搜到很多知识和信息。”
    然而在中国,改变教育体制面临着许多障碍。中国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是公立学校,尤其是顶尖的大学都是公立学校,政府不光用钱来支持这些学校,而且政府也会对大学进行强大的监管。海闻认为,政府应该支持高等教育,尤其是支持公立大学,确保教育的公正性、确保研究可以进行。“前两天财政部长楼继伟在北京说,北大、清华给的资源已经太多了。”海闻接着说,“我觉得政府在学校里面的投入是应该的,而且相比之下,中国的投入还不够。”
    另一方面,应该给予大学更多的自制权,也就是去行政化。让大学可以选择自己的课程,以及如何发展自己,如何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来选择专业,选择自己的兴趣。另外,学校的行政应该服务于研究和教学,而不是去管理研究和教学,这是中国大学必须得到改革的东西。“要让学校有很多自主权,不能把学校当成政府机关来管。连收多少钱,学费是多少都管,而且越是这种情况政府投入越是要更多。高等教育怎么改革?未来新常态下人才的培养是关键的,就是整个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海闻在当天的论坛上表示。
    博鳌论坛期间,海闻还接受了中国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网易财经、金融界、海南特区报、南国都市报等媒体的采访,就近期大家关注的互联网金融、经济新常态、一路一带、制造业升级、海南发展等话题发表了看法。
(撰稿:董金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