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新闻

首页 > 南燕新闻 > 正文

“优毕”集结,成团出道!——南燕2020届优秀毕业生风采展示(下辑)

2020-06-17南燕新闻社

编者按:百年间,北京大学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卓越的校友,如今南燕2020届的优秀毕业生们也将在这里扬帆启航,各具特色的他们用在这里的时光写下了属于自己的slogan,快来pick你最欣赏的“优毕生”,让他们成团出道吧!
   
【征程】为你,千千万万里——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姚晓东
  一万公里+两年+7个省区+20人的队伍+上千个实验样品+数万次室内试验=一篇SCI论文。而在姚晓东一头扎入科研的这些年里,他共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论文4篇,一作SCI论文2篇,一作中文核心1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B站上的一份名为“【2018草地修复大队】生态学科研工作者的出差生活”的Vlog中,记录了两年里姚晓东师兄所见过的风景,2017、2018年的暑期中,他完成了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1万多公里的调查与采样,炎炎夏日,背朝太阳面朝土,不辞辛苦,乐在其中。除了野外工作,他还完成了大量的室内实验。2019年,他完成了连续100多天的土壤培养实验,1000多个样品不同时间段的检测分析,不分昼夜,却甘之如饴。
  “北大是群英荟萃的地方,不要先被周围同学的优秀所打败,而是要打磨好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科研之路总会有枯燥和无尽的困难,规律的锻炼和小伙伴们的帮助让他在这条路上得以寻觅与坚持。而回首这些年,从一个科研小白到一个将以科研为职业的青椒,在导师的指导下接受了充分的科研训练,充实成为他北大生活最好的凝练。
  “自从2014年来北大,六年燕园的生活让我感受到北大与其他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她的自由”。在姚晓东看来,科研绝不仅仅是实验和论文,而是不断的学习交流以及对学术热爱的更进一步。实验需要一步一步做,能不能毕业还有很多因素,不用过早担心,实验的摸索过程反而成了一种乐趣,一种看到自己设计的装置终于符合实验要求时的成就感。
  毕业后,姚晓东师兄选择了继续科研并任职自己本科母校的教师工作。愿不负当年北大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北大人”。
文/桑宇星
   
【开拓】以奋斗者的姿态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奋进——新材料学院翁谋毅
  “在北大学习的几年是我受益匪浅的时光!未来不可知,但我充满信心。”作为“材料基因探索小组”的负责人,翁谋毅主要在材料基因领域中的材料计算机表达算法、材料数据库构建、材料模拟算法改进和材料结构基元性质研究四个方面取得了原创性的科研成果。他的研究工作不仅仅解释证实了学院实验团队在锂离子电池上的开创性贡献,同时也为其他材料体系化学合成与设计新材料提供了理论上与结构上的指导,获得了多个国家的访问和好评。他还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共发表第一作者或共同第一作者论文10篇,其他合作论文16篇。同时获得软件著作权2项,作为合作作者申请国际PCT专利2项,并受邀在国际国内会议上进行口头报告2次。
  翁谋毅说到,他非常热爱在实验室的工作与生活,这是他就读博士生期间最开心的事情。带领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攻克科学的难题,把大家的力量凝聚起来,从各个方面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管理科研团队的工作日程,这都是他乐在其中的。他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相当于做了一份更高质量的学生工作,更好的锻炼提高了他与人相处,管理团队的能力。
  翁谋毅博士基于自己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加上创造性的结合美国的先进技术,目前已经在领导创立一个创新创业公司。对他而言,以奋斗者的姿态在科研道路上砥砺奋进,既是不改的初心,更是北大人的责任。
文/乔岩
   
   
【笃行】在时代洪流里,成为最璀璨的一朵浪花——新材料学院赵冉
科研人的坚守:不怕苦、不怕难;敢于发问、安于寂寞
  赵冉博士15年加入北大新材料学院至今,已度过了五年南燕的寒暑。如今毕业在即,这一段直博的求学岁月彷佛仍历历在目。“科学家的使命是探索未知,造福人类社会,这份热情是燃烧我青春的最佳动力。”然而赵冉博士看似平顺的学术道路其实是充满淬炼与蜕变的。回忆起整整两年的低谷期,赵冉师兄非常感谢当初支持他的师长和小伙伴们,“我觉得在科研方面,你需要做对的事情,也需要做错的事情。就跟人生一样,这些锻炼和考验才能让你的阅历更加丰富,心态更加成熟。”
科研人的内修:像发现物质规律一样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
  “一方面科学研究致力于探索世界的一些物质规律,另一方面对于自我探索,我觉得也需要努力去挖掘自己的潜能。” 赵冉在研一的时候选择了加入心理学社。
  “接触了心理学后,我能够沉淀下来,一定程度上让自己在崎岖的挫败上坚定一些,对于我人生抉择和科学研究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 
科研人的浪漫: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毕业在即,面对即将告别的南燕,赵冉博士感性说道:“对于北大人来说,社会往往对我们寄予厚望,因此我觉得要追逐自己的理想、在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取得平衡是很难能可贵的。”岁月的扁舟顺流而下,沿岸美景俱成过往。在北大,他是默默在实验室耕耘的研究者;走出北大,他也将带着这份沉稳和内敛,在未来的日子里,笃行致远。
文/张可远
   
【突破】突破自己,砥砺前行——汇丰商学院颜科帆
  颜科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企业管理专业2017级硕士研究生,2017级管理班硕士生党支部书记,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汇丰商学院学生会主席。
  记得研一刚开学不久,学院组织新生去西涌海滩秋游。刚入学的她,既要负责汇通社的拍照工作,又承担了晚会节目组工作,还要让自己玩好。这段经历,就像此后三年的学习时光,充实忙碌又有趣。
  作为汇丰商学院学生主席期间,除了协助学院老师组织了汇丰商学院开学典礼、年会、运动会、春游、秋游等大型活动外,颜科帆还举办了汇丰商学院假面舞会、三球争霸赛等文体活动,将影响范围扩大到大学城三校;组织了院长下午茶、学生会公众号权益板块等学生权益活动,更深入地服务同学;策划了越疆科技参访日等名企参访活动,范围涵盖整个深研院和大学城三校,在深研院乃至深圳大学城内都有较好反响。
  说到这三年的收获,她说“突破”是对这3年南燕生活的总结。突破自己,突破舒适圈,这也是毕业后选择成为公务员去基层的原因。“光阴荏苒,硕士的旅程即将走到终点。何其有幸,在北大汇丰这所商界军校,在钟灵毓秀的南国燕园,遇见了循循善诱的老师们和出类拔萃的同学们。在向你们学习的过程中,我珍惜着每一寸时光,不断挑战自我,度过了充实的三年。未来,希望我能够保持热忱、保持勇敢,带着在这里学到的智慧和责任继续砥砺前行。”
文/林露佳
   
【博闻】玫瑰色落日与183个学分——国际法学院程之又
  一段香港的法学院做研究助理的经历,激起了她学习法律的兴趣与成为律师的理想,选择了一条与之前方向大为不同的道路。虽然拿到了美国的法学院的高奖录取,还是本着多学一点中国法律的心愿,在飘摇香江八年后,再度跨过深圳河,选择负笈国法。
  班级排名第一,在18门课程中获得Dean’s Citation或A+,两次获得国家奖学金。这四年来,最常待的地方是能看见玫瑰色落日的19层宿舍楼,但程之又并没有局限于西丽一隅,她的学习生涯里还有香港的大律师楼,韩国首尔,马来西亚吉隆坡模拟法庭比赛和娘惹菜,美国联邦法院和杰斐逊纪念堂前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以及爱荷华大学法学院最后24小时几乎马拉松式不眠不休的考试。谈到成绩与分数,程之又说,“我没有一定要拿高分的执念,我想我对新领域的快感主要还是来源于对知识的追求吧,学习的很多东西都和我的工作似乎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当然不排除日后可以用上“。看过风景与百态,反而成就了她“愿揽乾坤大,永志草木青“的初心。
  充实,入学前的程之又完全没想到竟会修满183个学分,更没想到会走这么多的地方尝试不同的实习。国法的学习为程之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在吸收国际化养分后,她渴望把未来的根扎在中国,更希望自己思考求索浇灌出的新叶能为国家的发展建设结一片小小的绿荫。
文/桑宇星
   
【自省】我曾难自拔于世界之大——国际法学院秦士杰
  “我不愿辜负自己的头脑,或者浪掷自己的人生。我觉得法律是我了解生存真相的一种渠道,是让我得以保持对这个复杂的世界持续的追问和想象的思维方式,是超越我个人意义以外,将自己所放逐到的那个更大的使命。”在南燕的这几年时光里,国际法学院优秀毕业生秦士杰一直在探索自己在法律这条道路上的使命、属性与意义。
  参与国际比赛、担任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专业竞赛特邀主评委、在国际顶尖律所实习、担任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法官助理和美国联邦法院法官助理、赴世界上最古老的法学院——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法学院交换……幡然回首,秦士杰师兄驾着他的轻舟已越过万重山。在国际法学院,他跟着教授们“思考如何在不同的论述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尽力克服心底的偏见,对世事有更多的体谅和理解”。在国际性法律舞台,他参与重要国际性案件的处理和法律判决书的撰写,贡献着中国青年法律人的原创性智慧,“把我们一代代的遭遇和经验通过判决书的形式讲出来,然后交付给下一代”。
  “在南燕读书的这些沉静光阴里,国际法学院在我心里播下了一些美好的种子,这些种子关乎‘认识你自己’,关乎‘此生为何’。这里每天都有很多新鲜问题在刺激着我,我和教授们、同学们一起思考过世界的复杂与广大,也在不断地自拔与更新。”带着对世界、对法律、对自我的思考,秦士杰师兄毕业后将会赴哈佛大学继续深造。离别之际,秦士杰师兄祝愿母校永葆生机,保持开放性和理想主义的气质,祝愿师弟师妹们诗酒趁年华。
文/谭小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