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2019优秀毕业生】优秀是一种习惯——环境与能源学院沈小雪

2019-06-24南燕新闻社

  “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重要的是你每一天都在前进。”对环境与能源学院2015级博士生沈小雪而言,六年的南燕时光,带给她最大的收获是“成长”。
  自2013年入学以来,沈小雪总共发表论文24篇,其中,个人一作7篇(3篇JCR2区,1篇英文EI,2篇中文EI,1篇中文核心);已申请发明专利11项,已授权1项,其余均在实审、公开或受理阶段;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大学“三好学生”、“三好学生标兵”、“创新奖(学术类)”、“学习优秀奖”等校级奖励和国内国际学术会议“优秀海报奖”、“优秀论文奖”、“优秀报告奖”等奖励16项。六年的研究生活,七篇中外文核心期刊一作,申请发明专利11项,保持研究兴趣,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向前推进,这是她对待科研工作的态度;及时整理、分类和总结实验数据、工作文档,重要的文件和数据及时备份,这是她对待科学数据的习惯;坚持团队合作,学会换位思考,及时反思和改进当前的做事方式,这是她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
Work Hard, Plat Hard
  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沈小雪坦言,面对繁重的科研任务,实验到凌晨是常态,“最重要的是知道你想要的是什么吧,为了这个目标,集中精力去完成就没有什么困难是解决不了的,还是要相信自己,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坚持早起,高效工作,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平衡自己的主要科学任务、次要工作和生活,是她的“秘诀”。沈小雪还曾加入深研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主要负责和参与四点半学校志愿服务活动;加入深研院研会体育部,组织筹办趣味运动会;在零点青年公益创业发展中心主办的大学生黑苹果系列活动中担任志愿者;参与北大-育才中学国际部活动“2014年龙鹰对话——神圣的水资源”,负责分会场活动;在红树林自然教室担任志愿者,为中小学生做科普讲解;曾担任中国自然资源学会主办、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承办的第十五届中国水论坛秘书处副秘书长,协助会议申请资料准备、参展商联系、会议筹办中的注册、指引等相关事宜。热爱志愿、乐于助人,对沈小雪而言这些志愿服务经历是她在南燕时光里的瑰宝。
  在谈到对未来的的选择时,沈小雪认为,任何选择都没有对错,只是要在相应的阶段做好提前规划。她将继续留在北大深研院开展博士后工作,“暂时还不会离开南燕,还能多看看这里几眼,挺好的!”
“南燕情”
  求学的这几年,深研院的教学资源和科研平台给予了沈小雪极大的支持,“很多实验的完成需要仪器设备的支持,在这方面,深研院逐渐建立起的各种实验平台很有优势。”因研究性质的关系,小雪师姐坦言自己经常需要出野外采样,“出野外过程中大家相互配合、互帮互助的体验很难忘也特别感人,深刻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内蒙古荒漠的风沙、红树林滩涂的招潮蟹、银叶古树的葳蕤,野外条件艰苦,但风景和情谊值得。“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这也是我们老师经常会提到的一点,自己也深有感触。”
  “异地求学,对家人的陪伴少之又少,可能是最大的遗憾吧。”谈及博士研究生涯最遗憾的事时,沈小雪如是说道。
回顾过去的自己
  初入南国燕园,便被群山掩翠、白墙隐现的校园深深吸引,正当时,紫荆盛开、鸟语蝉鸣……转瞬间,六载光阴匆匆而逝,感谢这片天地,让我们乘风飞翔。在这里,有丰硕的学术果实供我们品味,有自由的学术世界供我们探索;更有众多智慧的领路人启迪我们的未来。在这里,我汲取到了宝贵的人生智慧,一句“上善若水”让我体味良多;人何以立于世,非若关心社会、有所行动,着眼未来、明辨是非。在这里,我们了解到的,不只是身边的世界,也有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终有一天,我门都将离开这片天地。而那时,我们的人生也会因为与南燕的结缘而开启新的华篇!
文/黄婉彬
图/沈小雪
2013年初入学时的沈小雪(两张)
  
现在的沈小雪(三张)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