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南燕

首页 > 媒体南燕 > 正文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受聘我院兼职教授并作学术讲座

2012-06-02南燕新闻社

    5月30日下午,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正式受聘我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海闻,深圳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栾胜基与王京生部长进行了会谈,并向王京生部长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





    受聘仪式结束后,王京生部长首次以北大深研院兼职教授的身份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逻辑严密、观点新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人会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长江主持,于长江副院长首先代表人文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全体学生对王京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谢意。于长江副院长介绍道,王京生教授长期主政宣传文化部门,深圳的宣传文化建设记载了他的光荣与梦想。他所主办的《深圳青年》,当时洛阳纸贵,成为当时出版界的佳话,一首“四月我们看海去”召唤了众多热血青年在深圳拓荒创业,《移民》这篇散文成为移民深圳梦的宣言。92年小平同志南巡之后,参与“猴年新春八评”写作,推动了又一轮改革开放浪潮。在出版界最早推出著作文稿拍卖,开一时之先河。王京生部长在深圳宣传一线积累的丰富经验将转化为宝贵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北大学子。进入新世纪,王京生教授敏锐把握城市发展大势,提出城市由拼经济、拼管理到拼文化的“三拼理论”,认为21世纪拼文化,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以文明比高低、以精神定成败,推动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决策的实施。包括推进“文化立市”战略,确定“维护市民文化权利”和“国家文化主权”两大理论基石,打造“两城一都”城市特色文化和创新型、智慧型、力量型城市主流文化,创办深圳读书月、市民文化大讲堂、关爱行动、创意十二月等追求“真善美”的文化品牌,推动深圳文博会、深圳文交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三大国家级品牌的落地,推动文化产业以年增幅20%的超常规速度发展,唱响《走向复兴》、《迎风飘扬的旗》、《命运》等时代最强音,提炼最能体现改革开放时代精神的“深圳十大观念”,使深圳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设计之都”、世界知识界认可的“杰出的发展中的世界知识城市”,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三度获得“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称号。创造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发展奇迹,在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了引领作用。此外, 王京生教授还单独撰写和主编了《真理是朴素的》、《文化立市论》、《文化权利回溯与解读》、《文化主权与国家文化软实力》等九部著作。在《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光明日报》和其它学术报刊发表了30多篇文章。特别是最近策划并主编的《深圳十大观念》以及最近在《中国文化报》连续刊发的6篇文章在全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国家立场”的“深圳表达”。
   美国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城市是文化的容器”,然而深圳这座城市却一直被人们称为“文化沙漠”,这种“文化沙漠论”成立吗?什么才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关键?深圳的城市文化的发展前景如何?王京生教授在30日下午的讲座中围绕这些论题提出了“文化是流动的”这一独特观点。

   王教授认为,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城市,代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特征,凸显着不同时代的文化意义,是解读不同时代文化精神的精确样本。在这一观点下,王教授列举了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几大城市,其中特别强调了巴黎作为最典型的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城市文化样本所发挥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他提出,城市文化样本标注了一个时代的文化。
   王教授为大家深入分析了深圳作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文化样本的意义所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深圳从几大经济特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改革开放时期的城市文化样本。这得益于伟大的改革开放对深圳这座城市的文化塑造,更得益于深圳人对时代精神的探索与实践。

    俗语有云:看三千年文化到西安,看一千年文化到北京,看一百年文化到上海,看三十年文化到深圳。王教授为现场的师生讲解了深圳城市文化的特征与优势。深圳是一个创生观念的城市,在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由深圳市民评选出来的“深圳十大观念”深入人心。“文化立市”的信念塑造了崭新的文化深圳,深圳赢得了图书之城、钢琴之城和设计之都的美誉,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深圳模式”更是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与推崇。王教授认为深圳文化能在短短的30年间呈现“突然一峰插南斗”的局面,关键在于深圳的文化自觉和深圳的移民文化基因,流动是文化的原动力。
   讲座现场,王教授还为同学们播放了他早年创作的《移民》的朗诵视频,“人们都说,移民是在寻找外面的精彩世界,深圳的世界比较精彩诱惑;我说,真正的移民是在寻找自己,看自己有怎样的大脑,怎样的身躯,怎样的力量。”真实率性并具有洞察力的语言深深打动讲座现场的观众,得到极大共鸣,赢得热烈掌声。

   结合诗作里的移民现象与移民文化,王教授又为现场听众剖析了文化流动的基本定律,解读了文化流动对于城市文化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启示。王教授认为,在一个变动不居的时代,文化以其流动特性和创新能力,超常规的发展给世界带来更多人文光辉。中国城市文化竞争的时代,也是文化大规模流动的时代。那种僵死的文化观念,过时的文化想像,落后的文化制度,对今天的生活已经越来越丧失了其引导作用。全球化已使文化流动走向极致,我们不希望文化停留在一个地方性、局部性的梦想上,而是希望在大规模的流动中使各民族、地区、城市的文化发生更大的碰撞和融合,并且以其各不相同的文化资源和个性达到“美美与共”的文化图景。

   最后,王教授提出深圳的城市文化建设要走出国门,吸纳全球先进文化,推进自己的文化积累,形成独特的文化样本,保持创新思想不断涌流的文化源泉。

   在整场讲座中,王京生教授一直妙语不断,在诙谐幽默间尽显真情,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在提问环节,在场听众争先恐后地向王教授提问请教,其中有在校学生,有一院之长,有社会人士,王教授都给予了具有启发意义的回答,讲座在一片掌声中落下帷幕。
   王京生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师生对于“文化是流动的”现象的再思考,新材料学院院长潘峰教授听完讲座后从科学角度阐释了“文化是流动”主题,他说:“在英文中,流动一词为stream,京生教授的主题翻译过来可以说是culture stream,但stream一词又是小溪的意思,又可以理解为文化像小溪一样源源不断汇集,直至形成文化的大江大海”。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王楠认为:“作为深圳文化宣传事业的思考者、推进者与决策者,王京生教授为同学们观察文化、思考文化流动现象带来全新视角”;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徐嫩羽告诉记者:“通过本次讲座,让我改变了对政府官员的既定印象,王教授的讲座的信息量大,并且十分有趣,我很期待他的通选课。”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的宣传老师钟瑜佳表示,通过聆听讲座,收获颇丰,不仅了解了深圳文化现象,更通过现象与特征深入理解了其文化内涵与本质意义。钟老师告诉记者,希望王教授能多来学校与师生交流。哈尔滨工业大学学生张巍元是路过北大被海报吸引到现场听讲座的,他说:“作为工科的学生,平时不太关注人文现象,但讲座过程中播放的《移民》朗诵视频很感人,每一句话都打动人心。”广大师生都表示,希望王教授以后能多来学校,多开讲座,多与师生们交流互动。



   讲座结束后,深圳研究生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将本次讲座活动信息的海报作为纪念礼物送给王京生教授,王教授欣然接受礼物并表示,这是一份有特殊意义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礼物,回去一定好好珍藏。此外,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生、南燕新闻社社长孙楚原还为王教授送上一本新闻社同学们自己编制创作的《南燕新青年》杂志,王京生教授与杂志主创人员亲切交流,并饶有兴趣地为大家讲解自己编制《深圳青年》的轶事。王教授也当场表示,以后会多到学校,与同学们畅谈交流。
(文/梁英 图/安丰沛、包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