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5月28日 02:44 深圳特区报
“进入21世纪,国家与国家、城市与城市之间,不仅要比经济,更重要的是要拼文化。”
连日来,两会代表、委员高度关注深圳文化发展,大家认为,深圳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这些年来,凭着一股“拼经济”的劲头“拼文化”,成绩同样令人骄傲。但要使深圳文化和经济一样处于“领跑”地位,还需要用更大的闯劲,加大改革创新力度。
文化发展市民受益
“这些年来,文化长足发展,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宝安区公明街道楼村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东华作为基层代表,对社区文化的红火发展,有切身体会。
楼村社区去年下半年才由“村”改制为“社区”,社区户籍居民原来多以栽种荔枝为生,号称“中国荔枝第一村”。这个“荔枝第一村”不仅荔枝又多又好,而且原村委投资建起的“荔枝王雕塑”,还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陈东华说,去年12月,楼村社区文体中心落成启用,整个文体中心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投资约1500万元,是深圳市最大的社区文体中心,建有标准足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二期将建设体育馆、图书馆、游泳池等休闲娱乐场所。现在,文体中心已经成为楼村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场所。
楼村只是我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一些代表、委员说,把文化送到基层,送到市民家门口,让每一个市民都能享受各种文化,是深圳文化发展的重要特色。像深圳读书月、首届青工文化节等,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文化盛会”。据统计,去年我市共组织群众文化活动1225场次,参与观众达到329万人次。截至2004年10月,全市实现常住人口人均藏书超过1.6册,户籍人口人均藏书5.8册,一个遍布社区的图书馆网络正在形成。
黄苏宁代表说,这些年深圳文化精品迭出,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也为市民提供了极高的文化享受。像《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又见西柏坡》、《驼哥的旗》等,获奖无数,既反映主旋律,又为百姓喜闻乐见。据统计,仅去年我市宣传文化系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553项,其中国际级51项,国家级211项。
“支柱产业”定能实现
“不久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文化产业培育成深圳的支柱产业,这是具有战略眼光和里程碑意义的举措。”在印刷业拼搏了20多年的雅昌企业总裁万捷委员说,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深圳文化产业占GDP的份额,已接近5%。他坚信不久的将来,文化产业一定会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
万捷说,深圳是全国最大的印刷基地之一、全国最重要的高端精品印刷中心,目前印刷企业的总数达到1800多家,从业人员达到14万多人,总产值约200亿元,占了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的20%。几乎所有世界顶级的印制大奖,深圳印刷企业都曾获得过。《中国申奥报告》、《上海申博报告》等都是深圳印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4家属于印刷行业,其中两家在深圳设有工厂;香港上市公司中有5家印刷企业,全部在深圳设有工厂。
“深圳印刷业实力已经超过香港,两个城市放在一起,构成了世界重要的印刷基地。”万捷说。
黄苏宁说,深圳在文化产业上已经形成了总体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重点骨干行业突出、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竞争能力较强等优势和特色。和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在印刷、新闻出版、社会文化娱乐服务、文化旅游、动漫网络游戏等行业方面,深圳已经具有比较优势。
有的代表还特别指出,文化产业是一种特殊产业,有些与意识形态联系密切,但深圳文化产业发展非常健康,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就拿媒体来说,导向正确,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一贯积极主动,在推进实施“净畅宁工程”、“梳理行动”、“城中村改造”,以及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中,都有出色表现。
刘洪一委员说,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已经形成的比较优势,为未来成为“支柱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拼文化”靠的是创新
代表、委员们认为,深圳“拼经济”靠的是改革创新,这些年“拼文化”取得显著成就,靠的也是改革创新。创新,是深圳文化发展的动力,也是深圳文化的重要特质。
深圳作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之一,近些年改革创新的举措接连不断。来自罗湖的一位委员说,去年11月,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与罗湖区歌舞娱乐行业协会签署《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合作协议》,罗湖区歌舞娱乐行业协会代表130余家歌舞娱乐行业经营者,承诺尊重和保护音乐作品著作权,依法支付音乐作品使用费,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则以优惠条件为该协会的会员提供使用权。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并没有插手,这种“不作为”,却正是政府从“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的生动写照。此外,像深圳读书月采取的政府委托承办制,首届文博会实行的“企业办展、深圳办会”,都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例证。
俞仲文代表说,去年深圳市歌舞团由原深圳市文化局下属事业单位,转制为华侨城集团所属文化企业,成为国内文化团体企业化改革的先行者。还有今年深圳粤剧团、深圳交响乐团正在进行的改革,无不显示出一种敢于创新的精神。
以更大闯劲发展文化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要建设高品位的文化城市,进一步增强深圳文化的实力,就不能满足现状,必须继续弘扬敢闯敢冒的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特别之为,实现“文化立市”的战略目标。
万捷委员说,深圳印刷业虽然领先全国,但大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较多,产品缺少特色,技术趋同程度高。其他城市发展印刷业力度很大,如上海市建设了占地一千亩,集展览、商务、印刷、金融、物流等于一体的国际印刷城。因此,深圳如果不加快产业升级,不加快发展步伐,很可能就会落后。
俞仲文代表认为,要提升深圳的文化力,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也要吸收国外先进文化理念,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深圳文化”。要加大对文化人才的培养,深圳作家、音乐家、舞蹈家、出版人、电影人都太少了。政府要通过财政扶持一批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还要制订政策,方便文化产业吸收社会资本,从而促进其快速发展。
刘洪一委员说,深圳是一个特别能改革的地区,自主创新应当成为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尤其需要在相关产品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博采众长。特别是在传媒产业、动漫游戏产业、创意设计产业、印刷出版产业、旅游休闲产业等方面,走出自主创新之路,创立特色品牌,在世界范围争得应有的地位和份额。
作者:本报记者沈清华洪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