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启蒙到研究生,我们的每个学习阶段都离不开老师们在身后指引。教师们的担当,正所谓“三尺讲台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功”。古有仲尼门下三千桃李,今有南国燕园新进多位青年教师。他们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又将在南燕书写怎样的新篇章呢?且听,在南燕,我师说——
面孔:Duane Rudolph是美国补救方法方面的学者,美国补救方法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美国劳工权益、用水权和私法。他的工作是探讨美国补救方法中“平等”的持续效力和对被剥夺权利群体的重要性。目前他正在积极探索“道德败坏”、“道德”和“尊严”对于平等的意义。Rudolph教授以一等荣誉学位毕业于津巴布韦大学,并获得法国和葡萄牙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就读期间,作为政治经济学“最佳学生论文”的首届得主,Rudolph教授获得哈佛法学院J.D.学位。接着,Rudolph教授获得康奈尔大学罗曼语研究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加入STL之前,Rudolph教授曾担任哈佛法学院负责法学教学的Reginald F. Lewis研究员,创立哈佛法学院水法学习小组。他曾在纽约两所律师事务所从事私法相关实践,分别担任商事诉讼律师助理和劳工就业助理。他也曾在哈佛法学院(美国用水权)、夏威夷马诺大学(文学与语言)、康奈尔大学(文学与语言)以及巴黎第十二大学(语言)开课。同时他还是纽约律师协会的成员。
初秋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简单整洁的办公室被微光照亮。这样一个凉爽的早上,我们有幸采访了国际法学院的Professor Duane Rudolph。作为今年刚刚加入国际法学院的新老师,Rudolph不仅拥有非常多元的学术经历,作为一个成长在津巴布韦,在美国接受教育,最后选择在中国执教的老师,行走于不同文化之中,Rudolph教授有很多自己独特的感受。就让我们跟着Rudolph来感受法律和文化的碰撞。
Rudolph教授是在哈佛大学接受的JD(法律博士)教育,而国际法学院则是在中国第一次尝试提供JD教育,有这样独特的经历,我们带着好奇心,想要从教授那里了解一下两种模式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同时对于国际法学院的同学而言,紧张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我们也希望从老师那里获得更多关于学习的指导,所以访谈就从老师的求学教学谈起。
大洋彼岸的美国法教育
鲁道夫教授在耶鲁大学完成了他的JD(法律博士)的学业,现在则是在第一所在美国本土以外提供JD教育的国际法学院任教。提起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鲁道夫教授颇有自己的感触。他认为,不管是美国法学院的学生还是STL的学生,都可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学生,而且法学院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都非常的专业,提供了高质量的法律思维的训练。不同点在于,STL有自己的独特和创新之处,它所教授的既包括中国法的法律体系,也有美国法的法律体系,这种跨国的法律实践是STL和美国法学院最大的不同之处。老师的课堂非常强调和同学之间的互动,侵权法课堂上一问一答的模式可以说最大程度上满足了大家初来时对苏格拉底教学法的渴望,这也是美国法律教育课堂的典型状态。在被问到同学们的课堂表现需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时,老师说,STL的同学都非常的优秀,课堂的互动也非常的积极,令人印象深刻。但是同学们并不需要朝着固定的方向去努力,因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优秀着,比如有的同学喜欢在课堂上发言,有的同学更喜欢保持沉默,这是每个人的特点。和美国法学院的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更倾向于认同教授的观点,更少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如果说一定要有什么建议的话,就是希望大家能够更勇敢的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吧。
和老师聊完了“STL初体验”,我们又问到了老师在从非洲到美国,又从美国到中国任教的过程中那些难忘的感受。教授谈到,刚从津巴布韦到美国的时候,最大的感受是美国的自我中心主义,很多美国人对世界的其他部分,尤其是像非洲这样比较落后的国家和地区知之甚少,甚至可以说存在着很多的误解,这让人感到非常的震惊。所以老师认为如果要避免视野的局限和狭隘,就要多多去接触不同的人和事,多多体验不同的文化。所以老师对大家的期望也是,能够去世界不同的角落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个世界的庞大和自我的渺小,也就不会陷入到自我中心主义的漩涡中。
生活在别处
和老师简单聊了一下STL的课堂,我们把话题转向老师在深圳的生活, 因为老师从津巴布韦到美国求学,现在又在中国任教,所以很多同学也对这份独特的生活经历非常感兴趣,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其中的有趣故事。
和STL的结缘,是两年前老师在哈佛担任教学助理的时候。STL最吸引人一点的就是它既教授中国法的内容,也会教授美国法的内容,这种创新的法律实践,让教授把STL作为人生的新一站。选择STL,选择深圳,也就选择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我来深圳的时间并不算长,它留给我整体的感受是一座非常安静平和的城市,我非常喜欢这里。不管是城市的气候,还是学校的学习氛围。”在聊到深圳印象时,老师这样说到。
老师有着非常丰富的律所从业经历,作为一名律师和一位法学院的老师,鲁道夫教授谈到了他的职业感悟和建议。首先,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律所工作量非常大,工作的强度也非常大,当然,不管在中国还是在美国,这份工作带来的回报也是非常可观的。作为法学院的学生,教授认为大家现在可以做的就是踏实学好学校的课程,认真接受学校提供给大家的法律训练,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生活的可能性不只有这一种,也希望大家积极的尝试各种可能,找到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
访谈的最后,教授聊到了一直以来自己内心没有改变过的信念和愿景。“我一直在问自己,对我而言,最重要的到底是什么。所以,即便是工作再忙,我也会坚持给家人打电话。生活里有比工作重要的多得多的事情,我也希望各位同学也能意识到这一点,自己努力成为一个善良温厚的人,同时也能鼓励身边的人成为善良温厚的人。”秋日的阳光还是那样温馨而干净,在对同学们的祝福与鼓励中,我们结束了这次愉快的交谈。
快问快答:
1)您最喜欢的中国食物是?
西红柿炒鸡蛋
2)您最想去的中国城市是?
3)因为是刚刚来到中国两个月,深圳是目前唯一去过的城市。未来会慢慢走过不同的城市,目前下一站的计划是北京,因为觉得北京是一个可以体验独特中国文化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其他城市也是很有魅力的旅行目的地,比如西安。
4)您在南燕印象最深刻的印象是?
优秀的学生,绿色的校园。整个的校园都给人静谧的感觉。纽约的秋冬季非常寒冷,我喜欢这里温暖的气候。
5)最喜欢的运动是?
跑步。其实我很喜欢那些可以将人们聚集在一起的活动,比如奥运会。 我知道北京将会举办冬奥会,非常的期待。
6)最想向同学们推荐的一本书?
莎士比亚的《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Antony and Cleopatra),我是高中的时候最早的接触到这本书,它改变了我看待写作的看法
7)最喜欢的季节?
曾经最喜欢的季节是夏天,现在最喜欢的是秋天。
8)想要尝试的最疯狂的事情?
特别想尝试跳伞。
9)下一站最想要的旅行目的地?
南极洲。想去看企鹅,感受寒冷的风,感受这片神奇的土地。
10)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最想做的职业?
仍然会选择做老师。我曾经在律师事务所工作过,但是并没有感受到工作的热情和乐趣。成为老师之后,真正的感受到了工作的乐趣,我喜欢与学生的互动与成就感。当然,我对文学也非常的热爱,如果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11)第一学期即将结束,最想对同学们说的一句话是?
要抓住生活里每一个可能的机会,去冒险,去真正的享受生活;如果可能的话,希望同学们能去美国看看,也能去非洲看看,去体验不一样的文化;法律的训练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希望同学们能够培养人文关怀与精神,可以尽力去帮助别人。最重要的,享受当下的每一刻。
(文/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