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下午3时,由德稻舞蹈大师殷梅(Yin Mei)教授带来的主题为“舞的冥想与修辞——重新思考为舞蹈而舞蹈”的演讲在汇丰333教室顺利举办,吸引了不少对舞蹈感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前来听讲。殷梅老师精彩的讲解结合大量舞蹈视频的欣赏,为在场的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一次艺术思想的启迪。
殷梅老师是纽约市大学皇后学院戏剧舞蹈系终身教授及舞蹈系主任,是美国著名的后现代编导和舞蹈家。她不仅是一位舞蹈表演家、舞蹈创作家,也是一位舞蹈研究者和教育者。她结合自己多年从事舞蹈研究和创作等工作的心得和体会,向同学们分享了她对于舞蹈的认识、理解和思考。
在讲座开始前,殷老师让大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并谈谈自己对舞蹈的认识和来听讲座的目的。殷老师希望通过对观众的基础和需求的了解,使讲座的内容更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
殷老师首先从1832年的芭蕾舞剧《仙女》(又叫《肖邦组曲》)讲起,介绍了从古典舞蹈到现代舞蹈,再到后现代舞蹈的发展过程。她认为要了解当代舞,应该与古典的、传统的舞蹈进行对比。《仙女》是古典舞蹈发展到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作,在芭蕾史上开脚尖舞之先河,其舞蹈以轻盈、唯美为特点,洋溢着鲜明的浪漫气息。到了20世纪,舞蹈艺术界出现一位重要的舞蹈理论家——拉班,他对人体动作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其动作理论成为现代舞理论的基础。而在当代,在科技、概念、抽象、新媒体,尤其是数码操控的冲击下,舞蹈的表现形式又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殷梅老师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威廉•弗塞斯(William Forsythe)和萨莎•瓦尔茨(Sasha Waltz)等具有革命性和创新性的当代舞蹈先锋。
接下来,殷老师为大家播放了一些经典的舞蹈视频,包括之前介绍的传统舞剧《仙女》,以及当代的威廉.弗塞斯和萨莎•瓦尔茨的代表作品,让观众对传统舞蹈和当代舞蹈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差异,以及后现代舞蹈在服装、场地、灯光、声音设计上的特点有了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之后,殷老师又展示了她自己的一些作品,如《Asunder》、《City of paper》等。她在作品中运用了很多中国元素,与西方的舞蹈有着不同的风格。
欣赏完视频后,殷梅老师希望大家提出观看视频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她将结合问题进行讲解。很多同学提到,后现代的舞蹈有些看不懂,不知道要表达什么。殷老师解释道,有别于传统舞蹈,后现代的舞蹈不再是去讲述一个有情节的故事,更多的是与自己的对话,与环境的对话,去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反映出当下人活着的一种状态。因此,在舞蹈创作过程中,需要冥想。她曾经在创作过程中,学习佛教的文化,练习打坐,在冥想中倾听内心发出的声音,将获得的感受表现在舞蹈中。此外,殷老师还提到当代舞蹈表演场地也不再局限于舞台,更注重多种感觉,如听觉、触觉、嗅觉的综合运用,给观众以更全面的体验。而后现代的极简主义,则给观众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在聆听、思考和探讨中,时间不知不觉地过去,讲座接近尾声。殷老师给在场的同学发放了名片,便于同学们在有疑问或感悟时能进一步的交流。德稻演讲系列活动为我们和大师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因此,讲座的结束将会是交流的开始。
文/彭胜男
【拓展阅读】
殷梅,纽约市大学皇后学院戏剧舞蹈系终身教授及舞蹈系主任,美国后现代编导、舞蹈家。她大胆地将地理、科技、艺术和文化各领域融合,创造出独特的舞蹈剧场和“剧场魔幻”艺术,荣获2012年福布莱特学者奖(香港),2005年古根汉姆奖,2004年纽约艺术基金会编舞奖。在编舞领域,两次获得加州艺术学院阿尔伯特奖提名。在教学方面,两度获得纽约市大学颁发的总统研究奖,四度被授予纽约市大学研究教学奖。曾在世界多所大学和学院中开展大师班和讲座,在上海戏剧学院,布郎大学,阿拉斯加大学,艾瑞桑那州立大学以及北京舞蹈学院任教或担任驻校艺术家。代表作品《十里红妆》、《安冬尼奥尼在中国》、《时光的痕迹》等。
威廉•弗塞斯,国际艺术家,被誉为当代最杰出的编舞大师之一。他早期的作品致力于让高雅、经典的芭蕾,变为具有21 世纪精神、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他近期的作品更拓展了他对舞蹈表演潜力的研究,以及对编舞作为基本艺术组织原则的探索。弗塞斯的编舞思想融入并引领了当代从表演艺术和视觉艺术到建筑和互动多媒体最出色的国际艺术潮流。
萨莎•瓦尔茨,德国现代舞编舞家,被誉为“继90年代的碧娜•鲍许(Pina Bausch)后,进入21世纪最受注目的现代舞蹈家”。她的系列作品追问人们习以为常的媒体传播的身体形象的有效性,穿越滚滚的图像洪流获取最后一点感性、脆弱、易伤的人性。其舞团在国际现代舞界获得巨大成功,是德国当代艺术文化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