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留校的科研南燕er】:毫厘间的追光者——访信息工程学院博士后黄加耀
2022.12.14北大深研院建校21年来,培养了1万余名南燕学子,他们遍布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在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南燕学子成为南燕教师,在深研院科研教学岗位上扎根成长;虽然已经毕业,但从未离开,从当时的硕士博士,到如今的副教授和教授。他们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更见证了深研院与他们的共同成长。

北大深研院建校21年来,培养了1万余名南燕学子,他们遍布天南海北、各行各业。在其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南燕学子成为南燕教师,在深研院科研教学岗位上扎根成长;虽然已经毕业,但从未离开,从当时的硕士博士,到如今的副教授和教授。他们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更见证了深研院与他们的共同成长。

从材料学到计算机,从忆阻器到类脑计算,杨玉超在自身学术领域的辛勤耕耘,一直努力突破芯片计算存储的边界,更是突破学科的边界。2015他选择回国,从美国到北京,再从北京到深圳,加入深研院AIfor Science的创新之路。

11月24日晚,静悄悄的E栋一层公共教室时而飘出一些复杂的德语词汇,这是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的德国留学生芈拉(Mira Rudolph)身着德国南部传统服饰Dirndl站在讲台上,主持一场德国文化沙龙,向选修《德国文化与基础德语》的同学们分享她在中国和德国的生活,介绍德国文化。

走进新材料学院,映入眼帘的是众多实验室和各式仪器。在G栋三楼,仪器运转的嗡嗡声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构成了奇妙的背景音,这栋楼里学习、讨论的每一位同学都曾修读或正在修读孟鸿教授的《先进材料化学》课程。自2014年首次授课以来,《先进材料化学》已经走过了8个年头,它不仅是新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们的必修课,也是多次获得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的热门课程。

11月7日晚,秋夜微凉,汇丰420教室中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各色锅碗盘碟,等待着各位选修“日本文化和基础日语”课程的同学。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我们有幸走进这场远渡重洋的课堂,在一声声こんばんは(晚上好)的问候声中,与熊添哲男及其夫人熊添真知一起用玉子烧、铜锣烧、清酒、抹茶等日本特色饮食沉浸在一场舌尖上的饕餮日本文化沙龙。

课堂,作为培养人才的平台媒介,在传道授业解惑中构建起从知识到人才、从传承到创新、从现在到未来的桥梁。课堂发生在教室中的引经据典、纵观古今,发生在实验室里的言传身授、钻坚研微,发生在咖啡袅袅余香里的娓娓闲谈,发生在透向社会的困知勉行。一个普通的周五下午,一堂“课”正在环境与能源学院E118会议室上演。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冀豪栋团队唯一通讯在Advanced Materials报道了新型...
吕锦晟:做连接内地与香港的“城乡规划桥梁”
从学院到乡间:陈瑞林的双轨人生
Yolandani:逐梦中国科研的印尼女孩
新材料学院学院潘锋团队提出基于拓扑数据分析的材料结构特征提取新方法
赵鹏军教授团队在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发文揭示:地缘政治风险阻碍...
我院郑家新/许贤祺团队新进展:揭示Cu²⁺对钠离子层状正极材料空气稳定性的作用机...
李子刚/尹丰团队最新进展:分而后合的脂质体RiboTAC靶向降解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