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学习征文】精扶细助下村庄,党领民勤进小康

2020-12-21

责编:王可佳

作者信息:2018级信工计算机硕博党支部 单学博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权威著作,其内容之浩瀚深刻,我仅能窥得一斑,而第五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便是最让我最有感触的部分。

我何以窥得此斑之思想、经验?因为我就来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我的父亲就是在村里一线扶贫的“战士”,而我也在假期主动要求参与扶贫工作,而正是这难忘的经历,让我见识到了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人民实践相结合的魅力与力量。

“完成非凡之事,要有非凡之精神和行动。” 贫困问题困扰着中华民族千百年,脱贫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都是有重大意义的伟业。所以才会有数百万名干部驻村帮扶,才会有一些伟大的同志用自己的辛苦换来贫困群众的幸福,甚至用自己的生命去诠释扶贫攻坚的情怀与精神。而为什么要如此之多的干部驻村帮扶呢,因为习总书记说过:“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为了避免大水漫灌,实现精准扶贫,所以需要挨家挨户得调查,需要因村因人得施策。时隔七十余年,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党“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气魄与精神。

“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确,使脱贫具有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尤为重要,我家乡的变化正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一家家生态农业种植基地应运而生,一座座与发达地区合办的工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扶贫干部们在车站向归来的人们介绍家乡的新就业政策,志愿者们在各村镇向乡亲们宣传县职业教育中心的扶贫免费专项课程。最让我敬佩得是,党考虑之周,考虑之细,真是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刻入了骨髓。记在一次扶贫工作中,父亲对我说:“其实我带你参与的只是我们一半的工作,另一半我们则要去贫困户周围的非贫困村户家里宣传党的精神和思想,让他们充分理解党的政策,避免因误解政策心里不平衡而导致得对生活工作的积极性降低”。

我想用一件小事作为文章的结尾。七月的时候,我在家乡的超市里买菜,偶然听得卖菜阿姨说:“现在县里环境也好喽,招工的也多喽,上学看病也不用去大城市喽,孩子们也愿意留在家里了!”说着阿姨不禁嘴角上扬,本应代表着辛苦的深深皱纹,此刻却在她的脸上弯出了最幸福的笑容,这不正是习总书记所期望的贫有所依的笑,幼有所教的笑,和老有所养的笑吗?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为什么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想到这里,我也情不自禁得笑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