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首页 > 专题报道 > 正文

从学院到乡间:陈瑞林的双轨人生

2025-10-29信息工程学院

责编:王琳

陈瑞林,来自湖北武汉,信息工程学院2025级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在校期间他荣誉满载,包括北京市三好学生、北京市优秀毕业生、校长奖学金、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国家奖学金等多项殊荣。此外,他还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荣获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摘得二等奖,以及北京市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作为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典礼的本科生代表,他发表了激情洋溢的演讲。目前,他担任集成电路一班的班长及学生会联络发展部干事,继续在学术与实践中发光发热。

南燕园缘牵:梦想照进现实

陈瑞林

自幼便怀揣着求学北大的梦想,陈瑞林与深圳这片科技热土的邂逅,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深圳,作为中国高科技公司的聚集地,其科技研发的产业化、实践化特征,与我的未来规划不谋而合。”陈瑞林坦言,北大的学术底蕴与深圳的技术创新相融合,为他提供了将实验室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绝佳平台。

在谈及选择集成电路作为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时,陈瑞林说集成电路不仅和他本科阶段所学的电子信息工程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更大一部分原因是他“想为祖国的芯片发展贡献自己作为新青年的一份新力量”。集成电路专业不单单是一个研究理论的学科,陈瑞林认为这是一个“交叉学科”,“我觉得集成电路专业的学习需要和产业进行一些关联”,而深圳能在这方面提供政策和技术环境支持。

陈瑞林做实验

研途不止:脚踏实地,砥砺前行

回望本科生涯,陈瑞林选择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敏锐洞察。“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专业,我希望通过专业学习,更好地服务于祖国建设。

他强调,学习和科研并不是一件通过盲目努力就可以获取成就的事情,而是需要不断调整学习方法和运用时间管理技巧。陈瑞林本科期间的GPA和综合测评都名列前茅,还获得了数项奖学金和荣誉,他将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了两点:劳逸结合和把握事情的优先级。“该玩的时候好好玩,该学的时候好好学”,陈瑞林会尽量提高做一件事情的专注度,比如学习时他会“把一些让自己分心的事情全部放在一边,然后认认真真地学两个小时”。此外,自身的身体素质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操场上经常能看见他跑步的身影,他认为痛快的锻炼半小时,能够扫除身体的疲惫,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天的工作中”。

科研竞赛对陈瑞林而言,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成长的催化剂。“竞赛让我深刻体会到,成功是团队磨合与协作的结果。”他回忆起电子设计竞赛的经历,三人一组,分工明确,共同攻克难关。此外,他还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将知识应用于实践,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

本科期间的毕业设计也影响着陈瑞林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他的本科毕业设计是关于基于存内计算的运动控制加速器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存内计算这样一种新的计算范式来赋能机器人,当前他研究的具身智能也是对本科毕业设计的一种延伸,“本科毕设可能就只做了一个系统的一个部分,但是在研究生阶段是希望能够把整个系统搭建起来”。

在科研品质上,陈瑞林认为坚持、踏实做事和心态调整至关重要。“科研并不是一件能一蹴而就的事,任何微小的进步背后都是在夜以继日不断地试错与反复,这时候能够坚持下来就已经是胜利了。”

陈瑞林认为自己并不是天赋型选手,每一步都是自己踏实走出来的,“我不是那种理解能力快的人,我看一篇重要的论文得一字一字、一句一句地慢慢去琢磨论文的叙述逻辑、研究重点”,扎扎实实地把事情做好是他认为的科研中最重要的品质。此外,他还提到做科研中有很多不可控因素,有时候可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依旧没有取得成果,但他觉得无论何时都不能灰心,只要保证自己是在认真踏实地做事、尽力而为足矣。

扎根实践:用脚步丈量世界,以行动践行责任

“年轻人要‘自找苦吃’”,陈瑞林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励自己不断跳出舒适区,勇于尝试和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的这句寄语,是希望我们勇敢地跳出自己的舒适区,多尝试、多创造”。回望自己大学时光时,他感慨自己在大学前两年只知道埋头苦学,唯绩点论、唯科研论,直到大三后才意识到这种想法会限制他的发展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点醒了我,我也开始尝试做一些我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比如说去学工部当助管,深入田间地头去实际做一些务农的活动,还漫步过乡野去实地采访群众”,这些实践经历也让陈瑞林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同时也让他拥有了一些系统化的观点,改变了他对于事物的理解方式和分析思维,“对事情它不单单是一个片面的理解,而是要跳出传统思考方式,能够从一个更高纬度对问题进行一些分析”。

本科期间在曲周县前衙村的暑期社会实践经历给陈瑞林带来了很多思考。在这次暑期实践中,陈瑞林完成了吉祥物、logo的设计工作,并且产出文创产品,带动乡村流量,宣传“葡萄采摘节”,为农户增收创收,还完成了前衙村地图绘制工作,为前衙村旅游业助力。同时,他还积极向当地农户推广农业现代化技术,科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以及智能温室系统,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此外,他还通过直播向观众科普了葡萄种植中的常见病虫害防治和葡萄套袋技术,进一步扩大了农业科普的影响力,推动农业知识的普及。

陈瑞林希望能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实践踩在祖国大地上。当时参与这个实践活动时,陈瑞林不仅把自己作为学校的一个学生代表,更是将自己作为中国广大青年的代表,“我们想让这个当地的乡亲朋友们相信我们年轻人能够为祖国的乡村事业的振兴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现在回想当时的实践形式和成果,陈瑞林觉得依旧存在可改善之处,也希望这些经验可以助力未来的实践活动。

陈瑞林社会实践

实践调研的经历让陈瑞林的心境和想法有了变化,他认为在象牙塔里学习,我们不仅要关心专业研究领域的发展,还应该胸怀天下、体悟民间的疾苦,得时刻把“幸福都是人民奋斗出来的”记在心里,并且希望自己真正地做到为人民做实事,为人民谋幸福。

对于想要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陈瑞林给出的建议就是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去群众中去,“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就是咱做一个社会实践,既然是社会,那肯定是融入社会去,就是咱们得完全融入当地的那个社会里面,倾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根据他们的需要来做一些事情。”

生活之中:多彩人生,展望未来

生活中的陈瑞林

生活中的陈瑞林,同样丰富多彩。他热爱运动、音乐和摄影,这些爱好为他的学习生活增添了无限乐趣。可能在外人看来,陈瑞林的履历充满着“奋斗”的痕迹,但其实他并不是个时刻紧绷的人,“我允许自己躺平和放松,享受生活的美好。”在取得保研资格后,他也不忘给自己安排旅行,放松身心。

对于研究生生活,对于研究生生活,他充满期待:“我希望在科研上取得突破,发表一两篇高质量论文;同时,作为班长和学生会干事,我也将认真负责,为班级和学生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过往,陈瑞林深感一切经历都是最好的安排。“未来,我将继续以实干筑梦科研路,用热忱点亮青春光。”他坚定地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