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分解水制氢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
2019.01.15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Nature Index 期刊,IF=12.080)上发表题为“Three-Dimensional Decoupling Co-catalyst from Photo-absorbing Semiconductor as a New Strategy ...
广东省纳米微米材料研究重点实验室近期在国际顶级期刊Nano Letters(Nature Index 期刊,IF=12.080)上发表题为“Three-Dimensional Decoupling Co-catalyst from Photo-absorbing Semiconductor as a New Strategy ...
随着日常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基于太阳能等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网调峰、便携式医疗设备、航空航天、国家安全等领域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寿命的可充放储能器件。锂离子电池因...
锌具有最低的电化学势(-0.76 V vs SHE),体积能量密度是金属锂的3倍,并且在地壳中储量丰富、环境友好。因此锌是一种理想的负极材料。与锂离子电池相比,水体系工作的锌离子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以及更低的成本,适...
全碳季碳中心广泛存在于复杂天然产物和 FDA 批准上市的药物分子结构中,这些化合物包括具有胆碱酯酶抑制作用的Razadyne及具有扩张血管作用的钙离子阻断剂Verapamil等。全碳季碳中心的高效构筑一直是有机合成领域的研...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获2018年度美国电化学会(ECS)电池科技奖(Battery Technology Award),在日前由美国电化学学会、SMEQ、SBEE、SIBAE和ACEQ联合的举行的第234次美国电化学和固体科学国际会议...
锂离子电池的商业化使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等快速地应用到日常生活。在过去30年,人们对锂离子电池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化探索。然而,在这个复杂的电化学体系中仍有很多未解之谜。尤其是负极表面重构形成...
近日霍玉庆/洪梅课题组在《自然通讯》科学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题为”PRKAA1/AMPKα1-driven glycolysis in endothelial cells on atheroprone region protects against atherosclerosis”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作为清洁能源,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电子产品、人工智能、电动汽车、无人机等前沿科技领域。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部分,直接决定了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充放电循环性能、安全性、成本等。传统上认为正极材...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李子刚/尹丰课题组研究成果入选《Chemi...
城规学院洪松柏助理教授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文揭示中国自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
新材料学院王明超团队在Angew. Chem.发表研究成果:二维共轭聚合物电子传感器取...
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赵庆贺团队在锂电池正极钴酸锂表面构筑稳定晶格氧提升循...
北大深研院AI4S交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秦华鹏课题组提出多尺度隐自回归时空神经...
化生学院陈语谦团队成果荣获2024年度“深圳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与厦大李剑锋团队合作在《自然 通信》发文:发展基于拓扑/图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赵鹏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港口城市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