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研院潘锋团队在《自然-通讯》撰文发现铁电—铁弹转变可调控材料及其微观机理
2022.07.22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罗健平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13:3104)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ercalation-driven ferroelectric-to-ferroelastic conversion in a layered hybrid per...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罗健平教授团队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13:3104)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ercalation-driven ferroelectric-to-ferroelastic conversion in a layered hybrid per...
环境与能源学院陶虎春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E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assessments of anthropogenic contaminants based on environmental metabolomics”被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otechnology(ESE)期刊评选为“Editor’s Choice Article”(主...
ACM Multimedia全称ACM国际多媒体会议(AC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ltimedia),该会议始于1993年,是多媒体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高伟助理教授课题组分别在点云编码快速算法、8K超高清视频实时编码硬件开源算法库、点云算法开源算法库等多媒体技术领...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张敏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Mixed-Dimensional van der Waals Engineering for Charge Transfer Enables Wafer-Level Flexible Electronics”的研究论文。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潘锋教授团队基于跨尺度结构表征发现了富锂层状氧化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退化和氧流失的原始驱动力是微观晶格应变。该项研究对于未来探索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
新材料学院孟鸿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symmetrically-Enhanced Coplanar-Electrode Electroluminescence for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Ultrahigh Stretchable Display”的研究论文(DOI: 10.1002/adma.202201342)。该研究...
深圳研究生院的潘锋教授团队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Amine教授/陆俊研究员团队通力合作,通过纳米尺度的原位X射线相干衍射成像技术,揭示了微观晶格应变是导致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发生结构退化和氧流失的原始驱动力。该工作经过团队历时5年的持续努力成果近...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翟宏斌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三尖杉二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此前完成了Troponoids型C19降二萜Harringtonolide和C20二萜Mannolide C的不对称全合成,最近又成功实现了Cephanolides A-D的发散性不对称全合成,相关成...
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运用多尺度拓扑和AI提升“物质多体相互作用”能量预...
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智能化城市复杂系统模拟技术平台CitySPS
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JACS》报道运用多尺度拓扑&AI方法高效筛选固态锂电池快离子...
新材料学院肖荫果团队在调控轨道杂化提升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初始库仑效率方面取得...
新材料学院潘锋/杨卢奕团队在调控锂电池高性能硅基负极电解液提升界面稳定性方面取...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存算一体芯片重点实验室杨玉超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首次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 Symposium)发表论文
汇丰商学院Manshu Khanna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Public Choice发表,探讨印度席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