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深研院潘锋团队基于弹性晶格实现超高可逆容量的层状锰基锂电池材料
2022.06.29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潘锋教授团队基于跨尺度结构表征发现了富锂层状氧化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退化和氧流失的原始驱动力是微观晶格应变。该项研究对于未来探索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的潘锋教授团队基于跨尺度结构表征发现了富锂层状氧化物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结构退化和氧流失的原始驱动力是微观晶格应变。该项研究对于未来探索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重大参考价值。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
新材料学院孟鸿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发表题为“Asymmetrically-Enhanced Coplanar-Electrode Electroluminescence for Information Encryption and Ultrahigh Stretchable Display”的研究论文(DOI: 10.1002/adma.202201342)。该研究...
深圳研究生院的潘锋教授团队与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Amine教授/陆俊研究员团队通力合作,通过纳米尺度的原位X射线相干衍射成像技术,揭示了微观晶格应变是导致富锂氧化物正极材料发生结构退化和氧流失的原始驱动力。该工作经过团队历时5年的持续努力成果近...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化学生物学与生物技术学院翟宏斌课题组长期致力于三尖杉二萜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此前完成了Troponoids型C19降二萜Harringtonolide和C20二萜Mannolide C的不对称全合成,最近又成功实现了Cephanolides A-D的发散性不对称全合成,相关成...
近日,信息工程学院张敏课题组在国际知名期刊NanoEnergy上发表题为“A Mechanically Tunable Electromagnetic Wave Harvester and Dual-modal Detector based on Quasi-static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对范德华接触异质结施...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课题组从结构基元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制备了含有两种超结构基元(Li@Mn6与Sb@Ni6)的新型层状富锂正极材料Li(Li1/6Mn1/3Ni1/3Sb1/6)O2。
张健助理教授课题组分别在图像隐写/高光谱图像重建/自然图像重建等底层视觉研究方向共有3篇论文被CVPR 2022录用.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构建材料知识图谱以及解决其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难题,发展了一套高精度且高效的同名消歧以及信息搜索框架.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中心李子刚/尹丰课题组研究成果入选Chemica...
城规学院洪松柏助理教授在《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发文揭示中国自然土壤氧化亚氮排放...
新材料学院王明超团队在Angew. Chem.发表研究成果:二维共轭聚合物电子传感器取...
北大深研院新材料学院潘锋/赵庆贺团队在锂电池正极钴酸锂表面构筑稳定晶格氧提升循...
北大深研院AI4S交叉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秦华鹏课题组提出多尺度隐自回归时空神经...
化生学院陈语谦团队成果荣获2024年度“深圳人工智能自然科学奖”
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与厦大李剑锋团队合作在《自然 通信》发文:发展基于拓扑/图论...
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赵鹏军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港口城市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