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学院在锂电池无钴层状正极材料取得重大进展
2021.02.20随着汽车工业逐渐向电动化转移,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将大大地增加。在过去的三十年,电池技术的革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当前,电动化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电池高昂的成本。电池的成本问题主要与急速增加的原料价格有关,其中尤其是作为...
随着汽车工业逐渐向电动化转移,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将大大地增加。在过去的三十年,电池技术的革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当前,电动化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电池高昂的成本。电池的成本问题主要与急速增加的原料价格有关,其中尤其是作为...
近年来,基于极化子在正极材料中的广泛出现和其对于电子导电性的重要研究价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和郑家新副教授致力于开展极化子现象的相关机理研究,取得了系统性进展。
近日,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的带领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孟鸿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柔性和多种传感功能的三相电驱动的电致发光(TPEL)器件,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由三相交流电直接驱动的电致发光器件。相关论文以“Thr...
近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针对低成本电池正极材料MnO2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总结,对通过合成过程预嵌入离子/分子能等“预嵌入策略”调控和优化MnO2性能与相关机理进行综述及未来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水系锌离子电池是未来高安全的储能和车用动力电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为正极的锌二次电池(Zn-MnO2)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较高的元素丰度和不错的环境相容性,使其成为大规模储能领域下一代电池的候选之一,但由于其电池内部反应的复杂性,其储能机制在当今科...
中科院化学所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团队(姚建年院士、潘锋教授、骆智训研究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紫外仪器平台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发现了具有特殊稳定性的类钙钛矿结构中性团簇Co13O8,是新型的“金属氧立方”(metalloxocubes)团簇,具有独特的立方芳...
2020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教授受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邀请,参与由本院邱国玉教授发起和组织的“城市蒸散发”学术研讨会。会议出席的主要专家包括武汉大学夏军院士,世界著名的蒸散发专家张橹教授(线上),欧洲科...
正极材料是提高锂离子电池能力密度和安全性能的关键。在大量被报道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LiFePO4),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LiMn2O4)和层状结构的过渡金属氧化物(LiMO2,M=Mn或/和Co或/和N...
新材料学院潘锋/杨卢奕团队在《国家科学评论》上报道调控电解液提升锂电池正极钴酸...
新材料学院郑家新/许贤祺团队新进展:质子对层状LiNiO2表面杂质形成过程的影响
汇丰商学院汪意成助理教授独作论文在Management Science发表
新材料学院邹如强/高磊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文报道全固态电池锂枝晶调控的最新...
新材料潘锋团队在《JACS》报道基于材料基因组学调控“准有序”结构实现高性能富锂...
新材料学院杨世和团队在仿生钙钛矿智能相机多光谱感知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环能学院周鹏助理教授课题组在光催化有机物高值化厌氧转化联产氢气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生态环境与资源效率研究实验室许楠教授/冀豪栋助理教授团队最新研究成果在Adva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