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学院潘锋组与化学院孙俊良组联合用3D电子衍射揭示高电压钴酸锂机理在Nature Nanotechnology发表
2021.02.23锂电池作为新一代绿色储能器件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用上了手机等移动通信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目前正在使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分为3类,高端手机等用的钴酸锂、电动车电池用的有层状高容量但安全性不高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和高安全但容量不高的磷酸铁...
锂电池作为新一代绿色储能器件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用上了手机等移动通信和电动车等绿色出行。目前正在使用锂电池正极材料可分为3类,高端手机等用的钴酸锂、电动车电池用的有层状高容量但安全性不高的镍钴锰三元氧化物和高安全但容量不高的磷酸铁...
随着汽车工业逐渐向电动化转移,高性能电池的需求将大大地增加。在过去的三十年,电池技术的革新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当前,电动化时代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电池高昂的成本。电池的成本问题主要与急速增加的原料价格有关,其中尤其是作为...
近年来,基于极化子在正极材料中的广泛出现和其对于电子导电性的重要研究价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和郑家新副教授致力于开展极化子现象的相关机理研究,取得了系统性进展。
近日,在西北工业大学(西安)柔性电子研究院黄维院士的带领下,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孟鸿教授课题组报道了一种同时具有柔性和多种传感功能的三相电驱动的电致发光(TPEL)器件,这是世界上首次报道的由三相交流电直接驱动的电致发光器件。相关论文以“Thr...
近期,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学院潘锋教授团队针对低成本电池正极材料MnO2的研究与发展进行总结,对通过合成过程预嵌入离子/分子能等“预嵌入策略”调控和优化MnO2性能与相关机理进行综述及未来研究发展进行展望。
水系锌离子电池是未来高安全的储能和车用动力电池。微酸性水系以MnO2为正极的锌二次电池(Zn-MnO2)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较高的元素丰度和不错的环境相容性,使其成为大规模储能领域下一代电池的候选之一,但由于其电池内部反应的复杂性,其储能机制在当今科...
中科院化学所与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团队(姚建年院士、潘锋教授、骆智训研究员)基于自主研制的深紫外仪器平台并结合量子化学计算,发现了具有特殊稳定性的类钙钛矿结构中性团簇Co13O8,是新型的“金属氧立方”(metalloxocubes)团簇,具有独特的立方芳...
2020年10月1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水安全研究院院长夏军教授受北京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邀请,参与由本院邱国玉教授发起和组织的“城市蒸散发”学术研讨会。会议出席的主要专家包括武汉大学夏军院士,世界著名的蒸散发专家张橹教授(线上),欧洲科...
新材料学院潘锋/杨卢奕团队在调控锂电池高性能硅基负极电解液提升界面稳定性方面取...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省存算一体芯片重点实验室杨玉超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攻...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首次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研讨会(VLSI Symposium)发表论文
汇丰商学院Manshu Khanna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Public Choice发表,探讨印度席位分配...
新材料学院潘锋团队在《JACS》发表运用多尺度拓扑与AI方法高效筛选固态锂电池快离...
汇丰商学院马啸助理教授合作论文在AEJ发表,揭示环境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Springer Nature出版我院李挥教授及博士生白鹤的英文专著
新材料学院郑家新团队《Science China Mater.》提出基态搜索新方法